补中益气汤,是金元4大家之一,补土派李东垣的著名方剂。
李老前辈根据其观察和总结,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脾胃受到损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补中益气汤是治疗气虚下陷的代表方剂,为其他脏器下陷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方药的组合模式。
脾胃的生理功能就是运化水谷精微,行使这些功能,就需要脾胃的清阳之气。
就是所谓的“阳生阴降”,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
补中益气汤补的是中气,就是脾胃的清阳之气。
通过对清阳之气的补益,以期恢复脾胃正常的功能。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则气虚下陷的症状就会消失。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治疗作用。
主要治疗以下3种类型疾病。
1.脾不升清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纳差便溏,舌淡脉弱。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3.中气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
*芪为君药。*芪性温、味甘,归肺、脾经。
对脾和肺均有补益的作用。脾土生肺金,脾土的虚弱容易引起肺金的虚弱。
肺金的虚弱,可以进一步地引起脾土的虚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芪可以对脾土和肺金,都具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脾土和肺金的虚弱,避免这个恶性循环。
人参、白术、甘草为臣药。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
其味甘、微苦,药性微温。归脾、肺二经。人参的补益脾胃和补益元气的作用,比*芪效果要好。
同时人参和*芪一起应用,补益脾肺的效果更好。
一般临床上经常一起应用,治疗各种气虚之证。
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经以及胃经。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的作用。
炙甘草能补脾益气,同时兼具调和诸药的作用。
人参、白术、甘草与君药*芪一起应用,可以增强*芪的补益脾肺的作用。起到一个补中的作用。为益气做准备,使气有所出。
当归、陈皮均为佐药。
当归补血活血,气血总是互相依存。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单纯的补益气,则气无所依存,气不能离开血而独存。
当归使气有所依,同时使补而不滞。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以对脾有一个调理气机的作用,使各种补益药物的作用,不至于壅滞,就是补而不滞。
柴胡、升麻俱为佐使之药。在补益药物之中,加入升提之药,以期升清阳之气。在补益之药的同时,升提药物的药量宜小。
柴胡、升麻的用量比补益药物的量要少,意在升清阳之气。
补中益气汤就是通过对脾肺之气的补益,来恢复脾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补中,是补土。益气,是益肺气。通过对土的补益,肺气的补益,来达到使脾的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恢复脾的正常生理功能。
补中益气汤治疗的疾病
现代常用于治疗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
内伤发热,泄泻,慢性肝炎,原发性低血压,心律不齐,失眠,头痛,健忘,老年性痴呆,耳鸣,汗证,乳糜尿,崩漏,带下,滑胎,
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副反应明显者,麻痹性斜视,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慢性鼻炎,鼓膜内陷,复发性口疮,慢性咽炎等30种疾病,中医辨证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疾病。
任何药物都有不宜应用的情况。补中益气汤也不例外。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下元虚衰者,亦不可服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