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实战看指南重症肌无力
TUhjnbcbe - 2021/12/20 21:36:00

结合《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这本书中病例,学习神经系统症候学、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指南。

患者,男,47岁。

主诉:复视、眼睑下垂8个月,吞咽困难、四肢无力2个月。

问题一: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四肢无力的定位诊断及相对应的常见疾病是什么?

复视的诊断:(复习眼球运动解剖及生理)

(1)单眼还是双眼复视:

单眼复视一般是眼本身的问题,如屈光系统(角膜、晶状体、房水)、视网膜等,还可能是精神性疾病,少见皮质病变(枕叶梗死、后部皮质萎缩、克雅氏病(CJD))。

双眼复视一般是眼球运动系统的问题。可分为:核上性、核间性、核性、眼动神经(动眼、滑车、展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眼外肌)、眼眶机械性限制疾病。

(2)复视由那块眼外肌引起:

水平复视:内外直肌麻痹;

垂直复视:上下直肌、上下斜肌麻痹;

SR:上直肌IR:下直肌MR:内直肌LR:外直肌SO:上斜肌IO:下斜肌

(3)肌源性还是神经源性:

眼球活动时出现疼痛、突眼、眼眶局部肿胀/占位、球结膜充血水肿提示肌肉本身或眼眶病变,需排除海绵窦病变。

问诊要点

(1)病程特点:

急性: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瘤、脑干梗死、MillerFisher综合征、外伤

(2)亚急性/慢性:颅底或海绵窦的肿瘤

(3)波动性:重症肌无力

复发性:重症肌无力、Tolosa-Hunt综合征、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性神经病)

阵发性(间歇性复视):神经性眼肌强直、上斜肌颤搐

(4)前驱感染史:MillerFisher综合征、颅神经直接感染(带状疱疹继发动眼神经)

(5)伴眼痛/头痛:海绵窦疾病(TolosaHunt综合征、海绵窦瘘、海绵窦感染)、眼眶肌炎、动脉瘤、颅高压、脑膜病变、微血管病性眼动神经损伤

眼睑下垂:

单侧上睑下垂的患者中,约有10%-20%的患者出现Hering现象:被动抬起患侧下垂的眼睑时,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下垂。常见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中枢、周围神经病变也可出现。

(1)肌源性:见于重症肌无力、眼型肌病、肌萎缩性眼睑下垂;

(2)神经源性:由动眼神经麻痹引起;

(3)交感神经源性:Horner征;

吞咽困难:

(1)机械性吞咽困难:口咽部及食管炎症或狭窄;

(2)动力性吞咽困难:

①吞咽启动困难:口咽部炎症、脓肿;唾液缺乏;口咽肌麻痹;

②口咽、食管横纹肌功能障碍:延髓麻痹、运动神经元病、GBS、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甲亢性肌病;

③食管平滑肌功能障碍:糖尿病或酒精中*、系统性硬化症(90%有食管病变)、食管痉挛;

④其他:狂犬病、破伤风、缺铁性吞咽困难、焦虑、抑郁;

四肢无力:

(1)双侧大脑或脑干病变:

(2)颈髓病变

(3)周围神经病变

(4)肌肉/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问诊要点:起病急缓、近端还是远端无力及无力程度,有无症状波动、肌肉疼痛、肢体或面部麻木、肌肉萎缩、尿便障碍、吞咽困难

四个症状可见于周围神经、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常见的疾病可能包括GBS、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

问题二:针对本患者的主诉应该如何询问病史?

发病急缓、单眼复视还是双眼复视、水平还是垂直、有无诱发因素、症状有无波动或疲劳现象、无力是否伴有肢体麻木、疼痛、萎缩和感觉异常;有无发热、关节疼痛、雷诺现象、脱发等免疫系统疾病症状。

特殊用药情况、体重及尿便等一般情况。

患者8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复视,向左注视时明显。以后出现双眼睑下垂,早晨起床时正常,下午加重。看电视久后出现眼睑下垂和复视。以后症状较持续。2个月前出现吃饭久后吞咽干的食物较困难,有时饮水呛咳。逐渐出现四肢力弱,上楼后或梳头后明显。因上楼后劳累明显并伴憋气感,医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以“甲硫咪唑”口服治疗。医院行新斯的明试验结果阳性,服药后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和四肢力量均有改善。发病后饮食差、体重减轻5kg。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2个月。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问题三:重症肌无力患者体格检查重点查什么?

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可见双侧眼睑下垂,遮盖双瞳孔上1/3,眼睑疲劳试验阳性。左眼内收,上下视受限,右眼各方向活动不受限。双眼向右视时有复视。构音尚清晰,阅读久后构音不清。四肢肌力5级,双上肢平举30秒不耐受。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征未引出,感觉系统正常。

问题四:还需进一步做什么辅助检查?

肌电图、重复神经刺激、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MuSK、LRP4、RyR、Titin抗体、胸部CT、甲功七项、血清肌酶谱、自身免疫相关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肾功、血常规、肿瘤标记物等

主要检查结果:

肝肾功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肌酶谱正常;自身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ANA、ENA、dsDNA均阴性。

胸部CT未见胸腺增生或胸腺瘤。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未见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

重复神经刺激可见低频递减现象

血清AchRab1.5(正常为1.0以下)

问题五:重症肌无力的分型

Osserman分型:

Ⅰ型:单纯眼肌型;Ⅱa型:轻度全身型;Ⅱb型:中度全身型;

Ⅲ型:急性进展型;Ⅳ型:晚发全身肌无力型;Ⅴ型:较早伴有明显肌肉萎缩

问题六:重症肌无力需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何鉴别

(1)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甲亢性肌病,泛指甲亢伴发肌肉病变,是部分甲亢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以肌无力、肌麻痹或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的总称。按照临床特点甲亢性肌病可分为5种类型:慢性甲亢性肌病、甲亢周期性低钾麻痹、急性甲亢性肌病、甲亢伴重症肌无力、甲亢突眼性眼肌麻痹。

慢性甲亢性肌病:肌无力的症状可发生在62%的甲亢患者,甲亢治疗平均6.9个月时79%患者出现肌无力,1年之后21%的患者有肌无力,继续甲亢治疗可以缓解肌无力症状。一般初始症状为近端肌肉受累,远端肌肉很少受累,延髓麻痹及呼吸肌受累罕见。多呈对称性肢体无力,也有单个肢体受累。大多数患者血清肌酸激酶以及肌红蛋白浓度正常。

(2)Lambert-Eaton综合征:详见病例二

(3)吉兰-巴雷综合征:详见病例三

问题七:不同分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该如何治疗?

(1)眼肌型MG和轻度全身型:AchE抑制剂对眼肌症状为眼睑下垂的OMG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溴吡斯的明一般初始剂量为30mg,3~4次/d,可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调整到60mg,4~5次/d。胆碱酯酶抑制剂对眼睑下垂的疗效优于复视,但并不能阻止向全身型转化,常需联合免疫抑制剂达到充分控制。

泼尼松治疗可使75%左右的OMG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至少1/3的患者需长期激素治疗。泼尼松一般由60~80mg/d或1mg(kg.d)开始使用,达到治疗目标后,维持6~8周后逐渐减量,每2~4周减5~10mg,至20mg后每4~8周减5mg。泼尼松隔日剂量小于25mg多会复发或进展,而大于50mg时2/3的患者有不良反应。

在激素无效或需长时间大剂量激素时添加硫唑嘌呤减少激素用量。从小剂量开始,50mg/d,每隔2~4周增加50mg,至有效治疗剂量为止2~3mg/(kg.d),一般3~10个月起效,维持剂量为1mg/(kg.d)。

(2)中度-重度全身型:泼尼松一般由30mg/d开始使用,每5~7d递增10mg,达到治疗目标后,维持6~8周后逐渐减量,每2~4周减5~10mg,至20mg后每4~8周减5mg。

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可加用硫唑嘌呤,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

问题八: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的标准是什么?

成人肌肉注射1.0~1.5mg,同时予以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以消除其M胆碱样不良反应;注射前可参照MG临床绝对评分标准,选取肌无力症状最明显的肌群,记录1次肌力,注射后每10min记录1次,持续记录60min。以改善最显著时的单项绝对分数,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相对评分作为试验结果判定值。相对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注射后每次记录评分)/试验前该项记录评分×%。相对评分≤25%为阴性,25%~60%为可疑阳性,≥60%为阳性。

问题九:不同血清抗体型MG有什么特征?

MuSK-MG:占1%~4%,在10%~20%AchR抗体阴性MG血清中可检测到。以球部、颈部及呼吸肌受累为主,其次为眼外肌、四肢肌。主要表现为球麻痹、面颈肌无力,通常不伴有胸腺异常。对AchE抑制剂反应差,对激素反应好,急性期PE可迅速缓解肌无力症状。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改善MuSK-MG的临床症状。

LRP4-MG:在AchR、MuSK抗体阴性MG血清中可检测出。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眼外肌受累,很少出现肌无力危象。不伴有胸腺异常。

问题十:如何预测MG是否进展?

晚发型(>60岁)、无发病诱因,合并甲状腺疾病、胸腺异常,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异常,AchR-Ab水平升高、未早期免疫干预的的眼肌型MG易转变为全身型。

问题十一: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MG有什么特点?

当MG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同时存在时,其临床特点为:女性常见,MG发病年龄早,轻症MG(眼肌型MG及总体症状偏轻)的频率较高,常合并胸腺增生,AchR-Ab水平偏低,对于激素治疗更敏感,短期预后较好。

MG与甲状腺疾病合并出现可能是:乙酰胆碱酯酶与甲状腺球蛋白在分子序列和空间结构上存在相似性。在胸腺组织中可发现有TSH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提示胸腺可能为MG和甲状腺疾病提供抗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战看指南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