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高考生物提分必看超全面生物
TUhjnbcbe - 2021/7/13 16:39:00
北京皮炎防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你的学习伙伴,每天17:00不见不散!

“距离高考还有??17天。励志语录:“通常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人生在于拼搏,想十次不如干一次。想要赢,就别怕输,强者就是把对他人“羡慕嫉妒恨”的时间,全部用来提高自己。”文末附电子版领取方式,如需电子版,请拉至文末,按要求操作即可。”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高中生物判断题锦集

细胞结构

(×)1.DNA含有氢键、RNA不含氢键;DNA一条链中相邻的A和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

(×)2.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3.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4.RNA中不含氢健。

(×)5.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6.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7.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8.布鲁氏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基因重组。

(√)9.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分离开、也可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10.大肠杆菌细胞中只含有A、T、C、G四种碱基。

(√)11.蛋白质多样性原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不同。

(×)12.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13.斐林试剂要在使用时现配,并需要加热;双缩脲试剂则需先加A再加B;为充分利用材料,可将斐林试剂甲和乙液稀释后,分别充当双缩脲试剂的A和B液。

(×)14.甘蔗含糖丰富,且近于无色,是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15.各种正常细胞都有核糖体。

(√)16.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7.构成细胞膜的主要分子是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

(×)18.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为淀粉、糖原、蔗糖。

(×)19.光合作用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20.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称为二肽。

(√)21.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它具有选择性。

(√)22.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与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23.红糖、白糖、冰糖等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24.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25.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26.将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放在1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浓度略低于10%的蔗糖溶液。

(√)27.可根据核酸所含有碱基种类来判断核酸的种类。

(×)28.可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的变化。

(√)29.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DNA分子呈环状,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30.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31.内质网与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合成有关。

(×)3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的种类和含量上都相同。

(×)33.生物膜系统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

(√)34.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主要由R基造成。

(×)35.所有化合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36.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与免疫调节。

(×)37.微量元素因含量少,所以对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38.无线粒体的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39.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其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可进入细胞。

(√)40.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相关。

(×)41.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的统一性、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及生物界的统一性。

(×)42.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均由细胞组成。

(×)43.细胞中包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含有能量,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4.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45.细胞中的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46.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47.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48.下表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49.纤维素和尿素、脂肪酸和磷脂、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胆固醇和血红蛋白四组的元素组成均相同。

(×)50.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的有氧呼吸就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51.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52.小麦种子匀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能呈现出紫色。

(×)53.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

(√)54.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具膜性细胞器。

(√)55.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56.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57.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都是染色体、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

(×)58.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相关。

(√)59.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有氧呼吸;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一定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60.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是叶绿体。

(×)6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所选用的材料只能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能是植物细胞。

(×)6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需要先用吡罗红再用甲基绿染色剂。

(√)63.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64.真核细胞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65.只有DN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66.脂肪的唯一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67.植物和人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

(√)68.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大液泡和叶绿体。

(√)69.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70.中心体结构可用于区分动植物细胞。

(√)71.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7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7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壁。

细胞代谢

(√)74.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75.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A的含义是指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76.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77.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78.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79.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80.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81.CO2浓度不变、由光照到黑暗C3含量下降,C5、[H]、ATP和有机物量上升。

(√)8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C5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

(×)83.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84.暗反应中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85.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86.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时不耗能。

(×)87.氮气环境中植物幼根细胞吸收离子不消耗ATP。

(×)88.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89.低倍镜下就可以看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90.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91.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92.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93.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94.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95.各种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96.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97.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色的时间长短,可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多少。

(√)98.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吸收。

(√)99.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必须无光才能进行。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光合作用中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甚至使酶永久失活。

(√).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黑暗处理后的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外膜上。

(√).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含量多,是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净光合作用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总光合作用速率(O2产生量或CO2固定量)-细胞呼吸速率(O2消耗量或CO2释放量)。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马铃薯储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酶制剂适于低温下保存,是因为低温时酶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某一光照强度下,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的ADP转化为ATP的过程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人体剧烈运动时,CO2/O2>1,即CO2既可在线粒体中又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多。

(√).乳酸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

(√).若Na+在细胞内浓度为18.0mmol·l-1,在细胞外浓度为.0mmol·l-1,则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生物体内只有ATP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色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

(√).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系对离子的吸收。

(√).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

(×).提取的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反应。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以利用NH3氧化成NO3-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糖。所以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

(×).无氧呼吸不需要氧参与,因而其底物的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细胞有:乳酸菌、人骨骼肌细胞、酵母菌、玉米胚、胡萝卜、马铃薯、水稻根部细胞。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细胞代谢过程中,催化反应的酶的活性可受终产物的反馈调节,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细胞呼吸的产物中如果没有H2O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叶绿体和线粒体增大内膜的方式相同,且都具有流动性。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萤火虫尾部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因素相同。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H2O,产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大部分储存在ATP中,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

(×).有氧气存在时,组织细胞把吸收的葡萄糖运进线粒体彻底氧化,产生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在细胞生命活动中,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在叶肉细胞中,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半透膜。

(×).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单向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细胞的生命历程

(×).癌变只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不同分化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

(×).成熟的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基因,皮肤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

(×).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比均为2﹕1。

(×).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都能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离。

(×).动物细胞分裂时,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倍增移向细胞两极。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过程中,既有细胞的衰老死亡,也有大量新细胞经分裂产生并发生细胞分化,所以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无直接关系。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繁殖无*苗、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植物体细胞杂交都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放疗、化疗方法通过抑制癌细胞DNA复制和诱导癌细胞突变成正常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个体发育过程不会发生细胞的衰老、凋亡和死亡。

(×).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果蝇的精细胞一定存在Y染色体。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其产生原癌基因。

(√).基因突变可能使细胞癌变,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只含31P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所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0%、50%。

(×).精细胞、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干细胞都有细胞周期;但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不相同。

(√).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低。

(√).利用番茄和马铃薯的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的叶肉细胞具有全能性。

(×).利用猪的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了血管,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基因,皮肤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

(╳).人的卵细胞内有23条染色体,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生成的四分体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依次是23,46,0。

(√).人体中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若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量比为2﹕1,该细胞可能是成熟生殖细胞。

(×).若要观察细胞内的四分体,可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

(×).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均能表达,因此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同一个体中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相同。

(×).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细胞中的mRNA不存在明显区别。

(√).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

(×).细胞癌变,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细胞膜蛋白都减少,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细胞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异常现象,通常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受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

(×).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控制,细胞凋亡则不受基因的控制。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是多细胞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现象。

(×).细胞凋亡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共同特征是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受精卵的全能性高于体细胞。

(√).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不同。

(×).细胞分化会使细胞全能性丧失。

(×).细胞分化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不同。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细胞分化是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是细胞在遗传物质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永久性的变化,一般不可逆转。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全过程中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

(√).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必须要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实现。

(×).细胞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核质比增加,核的控制能力增强。

(√).细胞衰老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与外界交换物质效率越高。

(√).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人类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已经分成了两组。则每组染色体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由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心脏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增加;复制出的2个DNA分子在后期彼此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有丝分裂中期不可能看到核仁核膜。

(√).原癌基因是机体内的正常基因;细胞凋亡涉及凋亡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而抑癌基因存在与所有细胞中。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

(×).在无丝分裂的过程中,没有DNA的复制。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结构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围绕均等分配遗传物质。

(×).造血干细胞和记忆B细胞是没有分化的细胞。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正常的人体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初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看到的是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漂洗的作用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且均需要解旋酶。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DNA复制的过程。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都相同。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前必须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实验细菌大量裂解会使实验失败。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是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以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可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4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遗传的基本规律

(×).等位基因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可以通过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得以证明。

(√).交叉遗传通常会出现隔代遗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两个突变型个体,如果杂交子代全部为野生型,则说明这两种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两个突变型个体,如果杂交子代中有突变型个体,不能说明这两个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

(√).如果出现交叉遗传现象,通常是伴性遗传。

(√).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由基因传递的遗传信息决定的。

(×).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均遵循基因的遗传规律。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且位于同源染色体,这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会出现和性别相关的性状。

(×).稳定遗传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细胞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个双杂合的个体,如果正常产生了四种类型的配子,且不均等,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连锁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一个双杂合的精原细胞,如果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则说明一定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一个双杂合个体,如果产生了四种类型的配子,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在世代之间传递的规律和基因表达的规律。

(×).杂合子中隐性基因不会表达。

(×).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就一定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正反交结果不同,可能是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或者是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的。

(√).直接证明分离定律的方法是花粉鉴定法。

(√).自交和回交都可以使基因纯合化。

变异育种与进化

(×).除病*以外的所有生命体的遗传现象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单倍体育种离不开组织培养技术,多倍体育种可以不需要组织培养技术。

(×).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高,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低。

(×).对于XY型的性别决定的生物而言,雄性都是杂合子,雌性都是纯合子。

(×).番茄的果皮颜色红色对*色为显性,杂交实验结果是当红色♀×*色♂时,果皮为红色,*色,此遗传现象最有可能为细胞质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决定细胞生物性状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而根本原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称为三倍体。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纯合子。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一定会得到纯合子。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人类的所有遗传病都可用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病分析。

(√).如果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隐性纯合子致死,则Aa连续自交n次,每代中的杂合子占(2/3)n次。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但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而非基因型。

(×).生物体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同源多倍体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体生物低。多倍体中偶数倍体(如四倍体)可以发生联会现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体生物结实率低。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出现。

(√).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aabbCC的个体占1/8。

(×).一个家族仅一个人出现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量变异。

(×).在一个成年人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的复制过程。

(×).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自然界中发生的自发突变的突变率非常低,诱发突变的突变率则很高。

(×).自然情况下,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必修三稳态与调节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稳态

(√).CO2、尿素、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恒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人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在炎热环境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中获得养料和氧,并将废物排入水中。

(√).输入实验兔静脉中的生理盐水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渗透压。

(√).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调节产热和散热达到新的平衡→体温稳定。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细胞的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均不发生于内环境中。

(×).细胞外液的含量远多于细胞内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中差异最明显的是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血液并不全是体液。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神经调节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觉。

(√).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脊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它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

(√).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出神经元受损,则其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他将没有感觉也无法做出反应。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神经递质释放过程都是胞吐作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后膜的细胞兴奋。

(×).神经递质都储存在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里,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

(×).神经―肌肉接头处进行的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发结构基础。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是反射。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甚至某些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离子跨膜运输,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抑制的生理基础阴离子(Cl-)的内流。

(×).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的结构叫做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成分属于内环境。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与。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实际都是细胞膜的一部分,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或树突末端膨大部分。

(×).突触前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转运进突触后神经元并使之兴奋。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人体会主动饮水。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小脑中有维持机体身体平衡的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运动、感觉等得最高级中枢;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后会发生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神经纤维的长短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既可由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也可由轴突经胞体传向树突。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也可能会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最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细胞组成。

体液调节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其靶细胞是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细胞外也能发挥作用。

(×).激素间的相互协同,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激素间的相互拮抗,则不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

(×).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激素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靶器官或靶细胞。例如,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激素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在细胞内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重要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它是由激素经体液传递作用于靶细胞从而改变靶细胞代谢状况的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双重调节。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在血糖含量低的情况下,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

免疫调节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HIV病*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T细胞不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起作用。

(√).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病*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

(√).除免疫细胞外,其他细胞也可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人体第二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合成、分泌抗体,发挥更强烈的免疫反应。

(×).第一次注射鸡霍乱病原菌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经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抗体抵抗病*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免疫系统功能越强,机体稳态越容易维持。

(√).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

(√).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为患者注射肉*杆菌抗*素的目的是中和患者体内的肉*杆菌外*素。

(×).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杆菌抗*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再次接种某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编后语:由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生物提分必看超全面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