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8、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9、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10、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11、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2、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3、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14、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15、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16、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1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18、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19、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20、如下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21、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23、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免疫。
24、(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能予适宜的刺激,____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填①-⑦编号)。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交触后膜)上的神经递受体当作_____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_____。
25、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为探究铅中*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27、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__________。
答案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一、兴奋的产生
兴奋产生的实质: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兴奋部位)Na+通道开放,Na+逐渐内流,膜电位发生反转,与相邻的未受刺激部位(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刺激离体神经纤维的中部,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膜内/膜外)电流的方向一致。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受刺激的部位产生局部电流后,由于门控的K+通道短暂的开放,受刺激部位又会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但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刺激,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膜上的Na+通道依次开放,局部电流就像波浪一样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完成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兴奋(局部电流)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呢?
1、突触: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小体也可以和效应器(肌肉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形成突触。
思考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思考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思考3:图乙中的A和B是最常见的两种突触,A为轴突--细胞体类型,B为轴突--树突类型
2、突触处的信号传递
思考1:要想使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电流,必须使突触后膜发生什么样的电位变化?比如突触后膜某个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联系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结合下图讨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机制。
分析: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突触后膜局部发生膜电位的反转,与旁边的静息部位产生了电位差,继而产生新的局部电流。
思考2: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思考3:在突触前膜,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呢?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思考4: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速度变慢,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而兴奋在经过突触处时,要通过化学信号传递。
思考5: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以前学习过的胞吐过程,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需要(需要/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
思考6: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打开的是Cl-通道蛋白,并且膜外Cl-的浓度高于膜内,请推测这种神经递质的作用。
分析:Cl-内流后,会导致膜内外的电位差进一步加大,静息电位的数值变大,膜内更“负”,膜外更“正”,突触后膜更不容易兴奋,从而表现为对突触后膜的抑制。
思考7: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不兴奋(更难兴奋)。
思考8:下图为膝反射示意图,要完成小腿上翘的动作,伸肌应收缩(收缩、舒张),屈肌应舒张(收缩、舒张)。b突触处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使突触后膜兴奋,a突触处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使突触后膜不兴奋。
思考9:乙酰胆碱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如果乙酰胆碱一直和受体结合,效应器(肌肉)会产生什么效应?持续收缩
神经递质不会一直和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很快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者被运走或被前膜重吸收,一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只会引发后膜产生一次神经冲动。
思考10:刺激左图b点,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发生/不发生)偏转。刺激e点,电流表的指针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说明兴奋先传到f点,后传到g点。
思考11:刺激右图b点,电流计发生两次偏转,而刺激a点,电流计只发生了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思考12:人为刺激离体神经纤维的中部,产生的兴奋可以双向(单向、双向)传导;在人体的反射弧中,受刺激的只能是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只能单向(单向、双向)传导,传导途径是: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突触→中间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思考1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思考14:可卡因是当初从古柯叶中提取出的一种纯化的麻药成分,可作强烈的天然中枢兴奋剂,通过加强人体内化学物质(如多巴胺)的活性来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甚而会有攻击倾向。图二为科学家在研究可卡因的上瘾机制后绘制示意图,结合图示分析上瘾原因:
①在正常的突触中,一些神经递质被重吸收。
②*品分子阻断重吸收,使递质在突触间隙的停留时间变长,引起对突触后膜过多的刺激,产生愉悦感。
③受体数目开始大量减少。
④除去*品后,突触变得不敏感。
1-5:DCBBD6-10:BACCD
11-15:ACBCA16-20:DCBCC
21:
(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
(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22:
(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
(2)B细胞化学信号向电
(3)造血干细胞体液
23:
(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24:
(1)A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或海水类似细胞外液)
(2)④⑤⑥③②①
(3)抗原浆细胞
25: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26:
(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④
(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27:
(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
(2)感受器;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若发现一轮复习讲义填空版及答案有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请通过写留言的方式告知,我会在留言回复里加以更正!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身边将要参加高考的朋友有用,请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