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湾医科普手足口病那些事儿
TUhjnbcbe - 2021/5/24 19:38:00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全年均可发病。去年秋冬季节,医院儿科门诊就出现了以下情景:

情景一(诊室外):

家长A:最近好多孩子发高烧,而且全身起疹子。

家长B:我家孩子也是,医生说是手足口病,班级里好几个孩子得了这个病。

情景二(诊室内):

家长C:医生,幼儿园体检医生说孩子嘴里有疱疹,是手足口病吗?

医生经检查和化验后:目前诊断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关系非常近……

经调查,以上患儿均来自杭州湾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医院儿科就诊,就有数例为手足口病,另有几例为疱疹性咽峡炎。入春开学后,又迎来了手足口病多发期,不免让家长有些许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手足口病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好发年龄:6月龄到5岁内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更高。好发季节:全年都可以发病,4~6月是高峰期,9~11月是次高峰,春季开学后,可能逐渐进入多发期,家长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二、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71(EV71)和柯萨奇病*16(CVA16),不同之处在于EV71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

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疱疹里面都有病*,这些物质可附着在地面、玩具、墙面,并且具有传染性,当健康孩子接触这些或者患病小朋友后,之后吃手;或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患儿打喷嚏时,健康孩子正好吸入了病*,也会得病。

有些家长对传播途径就有疑问了,为什么孩子天天呆在家里,还是得了手足口病呢?因为传染源除了患儿,还有隐性感染源。所谓隐性感染源,是指接触了肠道病*的人群,可能没有任何表现,但可以把病*传染给孩子,这就是孩子在家仍会得病的原因了。

三、手足口病严重吗?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90%以上是普通型,重症的发病率为1%,家长不必过分焦虑。普通型一般1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可能短期内发展为重型,1-5天内出现脑膜脑炎、肺水肿、休克等,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家长要引起重视,若孩子体温持续大于39℃,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易惊、呼吸快等情况,请立即带孩子就诊!

四、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什么关系?

导致这两种病的病*基本相同,只是临床表现不同。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出现在口腔咽部,不会出现在其他部位。

五、得了手足口病,家长怎么护理?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居家隔离时间为2周。

2.消*。对孩子的日用品消*,用煮沸、暴晒、消*液等方式消*。饭前便后、接触不洁物品后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3.清淡饮食,及时补水,做好口腔护理,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减轻口腔不适感。

4.皮肤护理。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即可,避免抓破皮疹。

六、有必要接种疫苗吗?

答案是非常有必要。目前我国研制了针对EV71的疫苗,保护有效率为90%。指南推荐6个月至5周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对于疫苗,家长一定还有很多疑问。

“打了疫苗是不是就不会得手足口病?”答:“目前EV71疫苗仅能预防由肠道病*EV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那打这个疫苗的意义在哪里呢?”答: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70%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90%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与EV71相关,所以打了预防针可以有效减少重症发生率,从而保障了健康。

“那已经遭过手足口病的孩子,还要不要接种疫苗呢?”答:“要的!手足口病不会终身免疫,故已经感染过的,有条件的仍建议接种EV71疫苗。”

七、如何预防?

在该病高发期,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已确诊的患者。请记住15字口诀: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太阳。

科室介绍

医院儿科年12月建科,儿科门诊中心分设普通诊区发热独立诊区,儿童雾化区域,儿童输液区域。儿科门诊全年无休为周边地区居民诊疗,分别设有普通号,专家号、特需号,以满足不同家长患儿的个性化需求。儿科病房包括普儿和新生儿病室。

目前儿科共有医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5名(包括1名儿科顾问),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9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3名,硕士生导师2名。护士十余名。

儿科是一支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的团队,将加强住院部及门诊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专业技术,为周边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疾病诊治范围、诊治特色:

主要涉及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神经专业、小儿生长发育、小儿内分泌专业疾病,小儿心血管、小儿肾脏、小儿血液专业、小儿遗传病专业、小儿免疫专业常见病,以及新生儿专业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小儿腹泻病、过敏性疾病、性早熟、矮小症、癫痫、抽动障碍、多动症、脑炎脑膜炎,新生儿救治及随访等。

专家介绍

卢燕鸣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医院儿科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南院儿科主任,医院儿科兼职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儿童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等),慢性咳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区县学组副组长,上海浦东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委,《临床儿科杂志》编委。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NUH儿科学习。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局级以上课题5项。总结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

肖建*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儿科执行主任,上海交通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与教学二十余年,对儿科常见病包括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小儿肠炎及儿内科疑难病症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惊厥,癫痫,抽动障碍,睡眠障碍,多动症,重症肌无力,面瘫,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诊治。浙江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原诊断与免疫治疗学组委员。

张国庆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院儿科副主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科常见及危重疾病的诊治,致力于高危新生儿的随访工作。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先后在上海第二医院和医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复苏学组委员,上海生物工程学会新生儿分会委员。

医院

**联合办公室

供稿

儿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湾医科普手足口病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