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名作欣赏解冻人报告文学中
TUhjnbcbe - 2021/5/22 19:46:00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m.39.net/pf/a_4338696.html
解冻人(中)(报告文学)

作者:许晨涉江红帆

01

上个世纪的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五年,社会各界都还处在百业待兴、冬去春来之中。在河北省南部的武安县一户王姓人家里,传来一阵响亮的男婴哭声,似乎向世界宣告着什么。家中的老人说:“这个孩子嗓门真大,日后可能干些大事哩!”

果不其然,别看他落地在偏远乡村,却经过一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历练,后来成为名扬医学界的传奇中医,大名王养富。

武安是隶属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春秋属晋,战国为赵之武安邑。秦灭赵后,武安属邯郸郡。西汉初(前—前年)设置县,属魏郡。当时县城在今市区西南50里固镇。西通秦晋,既为交通要道,又为兵家重地。“武安”一词,含“凭借武力获取安定”之意。隋代县城移至今地。

革命战争年代,武安是老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中央局曾设在冶陶镇,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这里也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矿产资源以铁、煤矿为主,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市)和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素有“太行明珠”之称。

然而,更加令世人瞩目的是“武安商人”。这个群体同晋商、徽商、苏商一样,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和广泛影响的商帮。他们纵横天下,至少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中国商界一支让人刮目相视的存在。

武安商人兴起于明中叶,活跃于乾隆、嘉庆年间。武安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与山西商人的形成大致相同。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谋生,纷纷从事商业经营。开始是在本地区,每年春季推车而往,岁终推车而归,从事流动经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营药材,后来也扩大到绸布等百货。名为“南绸北药”,即到南方去主要是卖绸缎,到北方去主要是卖中药。

清朝末年,在远近闻名的安国药市上,各路药商风云际会,素有“十三帮”之说,什么“京通帮”(北京、通州一带)、“关东帮”等等。武安商人竟然单独扯起大旗自成一帮,号称“武安帮”,和“十三帮”并立。武安药商的身影,不仅很早便活跃在繁华的安国药市上,而且早已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尤其是长江以北的北方土地。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在东北,凡是冒烟的地方,就有武安人在卖药。”

与此同时,武安的民意走向也发生了变化,当南方人纷纷把孩子送到高等学府去求学的时候,武安人却把孩子送到了家乡人开办的医药店铺去学徒,学徒成了家长为孩子首选的就业门路。年全国解放后,这些人都在异地分得了房产,定居在外。王养富的两个伯父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冀中。

可是,王养富却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祖辈是中医世家,可他的父亲当年被安排在家里种地,所以他一出生也就被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年,王养富在村中上了小学,可家里太穷了,根本买不起正常的文具,作业本是很薄很透的那种纸张,如果用劣制的墨水写字,就会一洇一大片。老师因为看不清,本来作对了题,也给你打个叉子,考试只能得个20分30分的。

家里有钱的同学都买圆珠笔,就不会遇到“看不清答案”的问题,老师可以正常批改。小养富跟父亲提出来买根圆珠笔芯,只要七分钱。可连这个最廉价的要求也没答应:家里穷得叮当响,确实没有一分钱。别说买文具了,吃饭炒菜都没有咸盐,只能用腌咸菜的汤浇一点凑合着吃。

在那个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农民生活特别艰辛,每家鸡鸭不能多养,养多了就得割革资本主义尾巴。下了鸡蛋也舍不得吃,留着拿去换个油盐酱醋,一小杯盐就够一家吃上十天半月。所以老百姓就说:地瓜面是细粮,鸡腚眼是银行。

那一年,王养富13岁生日,母亲心疼儿子,打算给他做碗鸡蛋面条吃,中午做饭时上鸡窝去找鸡蛋。发现蛋没有鸡也不在,可能跑出去找食吃去了。谁知过了一会儿,一个邻居提着一只死鸡找来了:“这是你家的吧?”

“啊?是哩,怎么死了?”

“嗨,地边上洒了农药,它偷吃我家的麦子药死了。我不让你赔麦子,也不赔你家鸡了,咱两兑了。”

人家扔下死鸡走了。母亲眼泪掉下来了:“本来想让孩子过个生日,这不鸡蛋没吃上,连鸡也没了。”

那时家里穷啊,一只鸡就是不小的财产,从心里舍不得啊!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不知说什么好。母亲拿起死鸡一摸还是热的,刚死了没多久。她连忙拿菜刀把那个鸡扒开肚,掏出内脏扔掉,用热水裉了毛,放上点生姜绿豆一起煮起来。

不一会儿煮熟了,母亲对孩子说:“咱不能瞎了这只鸡,也不能一家人都药死。我先吃一块肉,要是没死,你们再吃。”

说着母亲就夹起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而后静静地等着,直到半个时辰过去了,没有出事,这才让养富他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起来。想想还是有点后怕:那就是*命啊!不过母亲懂点医道,姜和绿豆是解*的,再说时间不长农药还没有漫延,算是侥性。是谁说,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这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证。事隔多年,王养富说起此事来,还是情不自禁地感慨万千、泪湿眼眶……

尽管如此,小养富十分珍惜难得的上学机会,认真学习,语文、算数都在班里名列前茅。好不容易上到五年级,赶上文革期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直接上了初中。到了第三年9月份开学,要交一块钱学费。他父亲还是两手一摊说:“没钱!”心有不甘的王养富只好不上了,回到生产队放牛,一出去到山上一整天,可以挣上5分的工分。

虽说他辍学在生产队里放牛了,满心思还是想读书学习。好在他们家祖传十几代的中医,家里保存着一些古医书和手抄药方,什么《本草纲目》《汤字决》了,王养富一有空就抱着看,上山放牛也带着。不过纸张太老旧了,一见风就哗啦哗啦一片片地掉下来。这怎么行呢?王养富干脆每一天拿一本书,放十几个牛在山上跑,自己则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抄书。

没有钱买纸笔,他看到生产队晚上学习,好多叔叔大爷卷烟卷抽,扔下一地火柴头,捡起来可以蘸着墨水当笔用,再把场院里的玉米皮当纸。就这样,少年王养富用火柴头儿蘸墨水,在干净的玉米皮上抄古书、抄药方,然后板板正正地用绳子捆起来。春去秋来,他竟抄了几十捆,装了几大筐。看十遍不如抄一遍,加上年轻人记忆力好,随时向村医请教,几年下来,王养富竟自学掌握了不少中草药验方。

一天夜里弟弟发高烧,不知道多少度,母亲用手一摸很烫手,这可把母亲急坏了,大半夜上哪儿去找医生?这时王养富抄的方子就用上了,说:“娘,不要慌,用我的土方试试。”

他穿上衣服起来,到厨房切了20片生姜、2根葱白,然后煮水30分钟,拌成疙瘩汤让三弟趁热喝下去,蒙住头一发汗居然退烧了!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行,就这么学着干吧。咱祖辈上就是看病的,到你这一辈可不能失传了……”

从此,王养富对研究中医中药更加上心了。

稍大一些,生产队长就不让他放牛了,因为那是老弱半劳力的轻快活儿,他想多挣工分就要干农活了。白天下地,晚上跟着大伙到邻村去偷大粪。大粪就是人粪尿,最好的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没有肥料,“提高粮食产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各个生产大队(村)都积极开展了群众性的积肥运动。人粪便营养价值最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劲”,所以定的工分也高。王养富那个生产队一担(两桶)能给到15分,也就是说能顶一个壮劳力投一天半工。

为什么还要偷呢?因为各村都想创高产用好肥料,而厕所有限,早有人占住了,你想用就得偷偷去挖。邻村驻扎着修铁路的民工,人多大小便就多,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冬天,用镐一刨一大坨,两桶几分钟就能搞定。是偷粪者向往的地方。

王养富十分心动,等到夜深人静时就跟着几个社员,挑着两只茅桶去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人家已经加强了警戒,看护得越来越紧。不用说,王养富被逮着了,劈头盖脸一阵训:“你这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是现行反革命!走,挑上桶,上大队部!”

天亮了,看护人员拧开大喇叭高一声低一声地狂喊,意思是逮住一个偷盗犯。一会工夫大队部就围满了人,男男女女,嘁嘁嚓嚓。看护人员一面向大家介绍抓捕经过,一面时不时地往王养富脸上抹粪便,引得一些人嘻嘻哈哈大笑。折腾了许久,看看再没有什么新鲜招,许多人就开始走了。

“大家不要走,我们一会还要挂牌游街呢!”这句话使王养富特别害怕,都是四村八乡的,一游街连媳妇都说不下了,连忙哭着求情。一位大队干部制止住了:“教育教育算了。”

如此磨难和羞辱都经历了,以后再有什么难关,也阻挡不住王养富前进的脚步。就像当年韩信忍得了胯下之辱,终于成为运筹帷幄的大将*。

年,18岁的王养富长成大小伙子了,被生产队抽调到县里的车谷水库工地上当民工,解决“十年九旱”的问题。那时候,每到冬天农闲时节,农村总要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俗话说就是出河工,需要各公社派出大量的青壮劳力。王养富和同村的青年编在同一个连(学习*队管理)里,任务就是开山崩石头,用石头垒筑大坝。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指挥部深谙此道:不管是抬石头还是拉小车,都分成男女两人一组。男子汉有了在女人面前展示肌肉的机会,个个像打了兴奋剂似的拼命干起来。王养富个子虽高,但缺乏力气,像个文弱书生,无法得到姑娘们青睐。可他有他的优势,工余时间一个人到山上转转,顺便挖点草药回来,为民工们看病,一时间也让大家刮相看……

02

历史就像曲曲湾湾的*河水一样,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转了一个大大的弯---一举扫除了“四人帮”极左阴云,驶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随着*策的逐步放宽,在外当过建筑工、修过脚,闯荡多年的王养富回到了武安老家,考取了正规的《行医证》。

他在城里开起一家个体诊所,实现了传承祖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愿望。

不过,当时人们对于个体诊所还是不太相信,有了病宁可跑老远的路,花老多的钱,医院去看。这也难怪:医院条件好,医疗设备齐全,还有专家坐诊,自然大有吸引力了。这样一来,留给民间医生个体诊所的生存空间就不大了。王养富心里明白,要想在这一行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儿,如同武术门派一样,具备“出手不凡、一招制敌”的独门武功才行。

此时,社会上对于重症肌无力——即肌肉萎缩束手无策,包括许多名人明星一旦患了这种病,基本就是等于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大科学家霍金影响力遍及全世界,可仍然找不到有效疗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从步履蹒跚到走不动路,从手拿东西颤颤微微到端不起一杯水。国际上最好的医生费尽心机,也只能是延缓一下“冰冻”的时间,却丝毫阻挡不住病症的蔓延……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名叫《过把瘾》,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著名导演赵宝刚执导,由实力派演员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说得就是一对都市青年男女的感情变化,爱了散了,散了爱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好不容易历尽艰辛走到一起,男主人公却发现患了肌无力病,手渐渐地抬不起来,开不了车,干不成事,一步步走向“冰冻”和死亡。他为了不让心上的人难过,硬着心肠、制造变心假象与她“散伙”,上演了一出“有情人难成眷属”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

瞧,这样的疾病破坏力有多大啊!

王养富想到了他们家的祖传秘笈——对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效果的中医药方,如果加上进一步研究,那么说不定就能攻克这个世界难题。可是这个药方不在他父亲手里,而是被三伯父深藏在家中箱底里。三伯父有正式的医生工作,吃的是公家饭,医院里又没有这个专科,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王养富就找到三伯父缠磨:

“三伯,把这个药方给我吧,你留着没用,给我还能去救人呢!”

“我知道,你小子想用这个方子去赚钱。可这是不容易的,针对不同的病人用多少量,很难说。弄不好会死人的!”三伯父不是吓唬他,确实选用的草药*性不小,这也是他轻易不用的原因所在。

“明白,我心里有数。拿到方子我就再好好试验一下,不安全是不会用的。”王养富坚持着。因为他清楚,尽管肌无力患者并不多,但如果疗效好,还是够他吃一辈子这碗饭的。

不料,三伯父还是担心他惹出事来,就是不给。王养富没办法,决心根据之前所知的某些药理,自己摸索着试试药性,就时常上山采药拿回来熬汁喝。那时他已是二十好几的大小伙子了,还没有娶媳妇。年大年初三,邻居张阿姨给王养富介绍个对象,是河下村一个女孩。

就在这一天,女孩母亲突然和媒人来到他家看看,实际上是想当面试试这个准姑爷。二人一进屋,正巧看见王养富躺在地上吐白沫抽风,吓了一大跳,啥话没说掉头就走了。这位母亲回去对女儿讲:“拉倒吧,那家小子有羊羔疯病,没法过日子。”

这话一时传遍周围十几个村庄,人们信以为真。王养富父亲也很害怕,赶紧请来保健站赤脚医生一查,原来是马钱子中*,立马灌下99克甘草水才缓了过来。清醒后,大家问他怎么回事?王养富这才讲出实情:“我在试药,过量了!”

三伯父听说了此事,既为侄儿冒险之举所担忧,又为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终于答应把那个祖传药方送给了他。嗬,如获至宝一般,王养富双手捧着回了家,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起来。人们常说:重病用猛药。而对于肌无力这种顽疾,祖辈传下的药方也是很“猛”的。他将其中所列的各味药一一抓来,精心揣摩试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几年在家人亲友地操心下,王养富终于结婚成家了,可试验寻觅治疗“渐冻症”方案的心思越来越强,以至于在生活上闹出了好多“笑话”。

那年五月端午节,妻子让他骑上自行车去集市上买几样菜。这是辆新的永久牌,是酷爱中医的舅舅从沈阳寄来的。他知道外甥经常到山里采药路远,专门买来送给他,希望王养富永久弘扬中医。

谁知,不一会他提了一大包菜,低着头大步走了回来。妻子问:“你的自行车呢?”“啊?”他如梦初醒:“忘了忘了!”马上返回集市去找,哪还有车的影子。只好回来向媳妇“请罪”:“买菜时我想起一个解冻的配方,想着想着就走回来了……”

年谷雨刚过,王养富接了一个父亲感到不舒服。他连忙骑车子回村里,给父亲看了看开了药,服下后半小时后好转了。他在外开诊所已经三个多月没回家了,一米七九的个子,腰围2.3尺,体重只有斤。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弄了一些绿豆、*豆、花生、大枣煮了一锅八宝粥,让他补补身子。

可王养富回到家,又想起当年的古医书,翻箱倒柜地寻找,打算看看里边有没有治疗“渐冻症”的办法,不耐烦的答复母亲说:“我正忙着呢,等一会儿再去喝。”

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多了,他感到饿了,走到厨房端起小锅一口气喝下去了。老母亲看见了,没好气地问儿子好喝吗?王养富说有点清汤寡水的。母亲这才叹了口气告诉他:“儿子你喝的是刷锅水,那八宝粥让你侄儿小荣来喝了,看你琢磨治病都快魔症了!”

瞧,王养富就是这样研究攻关的。

配方中有一味中药叫细辛,*性很大,按李时珍《本草纲目》讲,“细辛不过钱,过钱命不全”。换算成现在的单位,1钱=3克,也就是说,给患者服用超过3克就有生命危险。这是王养富面临的一大难关:少了效果不大,多了又有危险,怎样才能治好病,又避免患者中*呢?他知道中草药大都是熬好汤汁喝下去,需要通过肠胃和肝代谢,那是有可能造成吸收中*的。

于是,王养富别出心裁,采用灌肠法在自己身上试验:即用注射针管通过肛门注入。一点一点的扩大剂量,3克、10克、50克,逐日递增,最后居然加到克都没事。可这毕竟不是口服啊,给病人治病不能这么干的。他又东翻西找寻求破解之道,有一天看到一本书,名叫《细辛与临床》,其中作者写道曾用细辛克治好了患者。这让他喜出望外,看来大剂量服用没问题。

此书作者是唐山一位基层医生,名气不大,但为他写序的却是河北省卫生厅的时任厅长。王养富心想:既然管卫生的领导都认可这本书,准许公开出版,那就说明没有任何问题。我完全可以尝试一下。

说干就干,他把细辛熬成汤汁,尝试着口服。开始先喝几克,再一点一点增加,当喝到80克时,他感觉舌尖发麻,恶心呕吐,赶紧喝绿豆水解药。这是可以解百*的,据说古代神农尝百草,一天中*78次,都是用绿豆水解的。

然而,当王养富大夫为患者治疗时,发现效果不佳,究其原因还是药量不够---这就好比打仗,敌人大兵团进攻,仅靠小部队防守是打不赢的。必须加倍增加剂量,可*性也就越来越大,为了保障患者绝对用药安全,他还是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当然,他也做好了可能中*的准备,熬好五、六斤绿豆水放在身边。并嘱咐妻子说:

“如果我中*过深,或者昏迷不醒时,你就用绿豆水灌我。”

妻子十分担心:“那你要不张嘴呢?”

“你就捏住鼻子灌。”

说完,王养富一口一口地喝下了克细辛,而后躺在床上静静地等,看有怎样的反应。开始跟以前一样,舌尖发麻,恶心,几次想呕吐,紧接着竟然头昏脑涨,心跳过速,只觉得心脏“砰砰”地,好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妻子看着他苍白的脸上滴下了许多汗珠,有些害怕了,赶紧端过晾好的绿豆水让他喝。

他神智清醒,摆了摆手说:“让我再坚持一会,看能不能扛过去。”

话是这么说,人却经受不起。又过了十几分钟,妻子再叫他竟然没有反应了,啊?王养富两眼紧闭,人事不省,休克了!“老王、老王!”妻子一连声地叫着,听不见一点回音,登时吓得*飞魄散,赶紧端起碗来给王养富灌绿豆水,此时他已经张不开嘴了。

这可把妻子急坏了,又是捏鼻子,又是打脸,仍然无法撬开他的嘴巴。急中生智,最后找了一根喝牛奶的吸管,捏住他的两个腮帮子,把吸管硬塞到他的嘴里。妻子喝一口,顺着吸管往王养富嘴里吹一口,足足喝了三大碗,这才慢慢把他救过来。患难见真情。如果不是妻子在身边,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他可能已经上“西天”了。

此后,王养富的试验格外小心慎重起来,从不轻易拿自己的身体当试验品了。医院专业研究室那样,养了许多小老鼠,遇到药性和剂量吃不准时,就先喂给老鼠吃,从中观察它们的反应,总结安全有效地剂量,逐渐摸索出一套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医院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在邯郸一带治好了许多类似的病例,犹如窗户眼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了。

(待续)

《解冻人》王养富简介

王养富:医院副院长、顾问。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华名医杂志社社长。主编了《中国老年脾胃病研究》丛书,自小学医、认药,兼能诸家。诊治重症肌无力、肌萎缩、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有专长,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东南亚讲学与学术交流。多次受到《世界日报》、《亚洲日报》、《人民日报》整版的报道,被称之为攻克世界顽症的人。

作者简介

作家许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中共*员。青岛市*协委员。年毕业于解放*艺术学院文学系,年参加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习。

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真情大援川》和《荣誉与责任》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曾获《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全国晚报连载作品一等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简介

作者涉江红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读书会副会长。工作与文字打交道。有许多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许多作品被制作成音频与视频。喜欢把日子过成诗,用文字芬芳生活。被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座右铭:心,永远微笑向暖。

代表作品集《春天的请柬》、《陌上阳光》、《心香一瓣》。出版作品逾五部。被读者誉为"春天般的女诗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作欣赏解冻人报告文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