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医家」
杨仁旭
杨仁旭(-),女,四川成都人,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曾任成医院老年病、呼吸病科主任,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干部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系统专家。承担部、省级课题多项,其中省级重点课题“舒解乐颗粒治疗抑郁症临床前研究”获年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7月获新药临床试验批文。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了《现代中医呼吸病学》《中西医临床内科学》《老年疾病手法治疗学》等7部书籍。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咳嗽变异型哮喘、老年人哮喘、肺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纤维化、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抑郁症及心脑血管疾病。
杨仁旭的主要学术思想为:
①临床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与调养相结合,治法不拘一格。
②根据老年咳嗽多正虚邪实夹瘀,且容易复发的特点,提出用药需加扶正,酌添活血。
③提出以通胸中阳气为胸痹治则,采用宣痹通阳止咳化痰法、宣痹通阳散结除满法和宣痹通阳清热化痰法三法使肺气宣通,助心阳宣通胸中之阳气,使阴阳调和。
④认为哮病的基本病机是痰瘀互结、肺失宣降,痰、瘀是其关键病理产物,治法为宣肺逐瘀化痰。哮病之所以难于根治,是因为有“痰瘀互结”宿根的存在,此病机贯穿哮病全过程。依据“法随证立”的原则,宣肃气机、蠲饮涤痰、活血化瘀贯穿哮病治疗始终。哮病发作期,痰、气、瘀互结阻滞肺络,宿根留伏,外有非时之感,肺失宣肃,气机不畅,痰气搏结,气道挛急,治法为宣肺肃肺、祛痰化瘀通络,佐以解痉平喘,祛邪。哮病缓解期,痰、气、瘀互结,宿根留伏,内有整塞之气,或伴有肺、脾、肾偏虚之不同,故其治法为宣肺肃肺、祛痰化瘀,佐以调补肺、脾、肾。
陈天然
陈天然(-),男,四川省剑阁县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年起随叔父学医3年,后执医乡里和镇卫生院,医院,又拜师并侍医川北名中医王柄如,医院一直从事临床和管理工作,曾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书记等。从医40余年,对四时疾病、脾胃病、肝胆病、老年病、小儿厌食以及多种疑难病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咳喘、早期肝硬化、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证。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介绍其治疗鼓胀、乙型肝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的临床经验。
陈天然将鼓胀分为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4型,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实脾饮、自拟阴虚鼓胀方(太子参、女贞子、旱莲草、石斛、山药、薏苡仁、北沙参、枸杞、白茅根、生白术、猪苓、泽泻、丹参、鳖甲、甘草)、大*鏖虫丸为主方加减化裁。用药特点:
①根据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提出实脾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实脾即健脾补气,喜用参、芪。
②结合辨病,参用解*。辨证加用虎杖、板蓝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清热解*以抗肝炎病*。若转氨酶升高,可以辨证加用有降酶作用的五味子、枸杞、垂盆草、蒲公英、夏枯草等。
③对于体质较实,腹水量大,绷胀难忍,小便极少者,可用邓铁涛腹水方(用等量之甘草,煎浓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72小时,去甘草汁,将甘遂晒干,研为细末,每服1~2克,用肠溶胶囊盛装,清晨用米粥送服)或配合西药利尿。
李培
李培(-),四川省剑阁县人,年9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首届绵阳市十大名中医。任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卫生系列中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主研及参研课题8项,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著作有《临床实用方剂手册》《走近中医数字时代》《四川名医经方实验录》等。
李培对呼吸、消化等多系统的疾病均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脾胃疑难病证有独特的诊治经验,收效甚佳。他的主要学术思想为:
①治学严谨,重视客观。在四诊中,坚持重视问诊,对每一位患者主诉认真听取,如病程新旧、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进退以及其他的治疗过程、反应情况等。临床重视现代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结合中医四诊进行全面分析,力求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最优。
②选方用药灵活。因人、因时、因地、因社会背景以及环境不同而有所创新。
③根据脾胃之生理特点,临床用药常升降并用,使人体气机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脾体阴而用阳,以升为健,胃体阳而用阴,宜降则和,所谓“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④治病必求于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与胃维系升与降、化与纳、燥与湿的平衡,人即安和。他不仅在治疗吐泻、腹痛等疾病时从脾胃论治,在治疗咳喘、便秘疾患时亦经常从脾胃论治。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能生化精微而反生痰浊,上贮于肺,一旦遇外邪侵袭,则外邪引动内生痰饮,阻塞气道,肺失宣降,发为咳喘。故咳喘的治疗应一半治肺,一半治脾。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系大肠的传导失常所致,但常与脾胃有关。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肠道,烧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脾主运化,若脾虚失运,糟粕内停,则大肠失传导之功,故治疗便秘时应重视脾胃。他认为脾胃运化功能薄弱,遣方用药应时时顾护脾胃,勿用大温大热之品损及胃阴,大苦大寒之品伤及脾阳。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要时时顾护脾胃之气,并结合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的特点遣方用药。胃阴虚者常选用麦冬、石斛、北沙参等,脾阳虚者常选用炮姜、肉桂等。
⑤治脾宜温阳健脾兼理气化湿。李培认为,脾为阴,喜燥恶湿。脾健则运,脾和则升,其健运升清依赖脾阳的温煦。脾阳不足,脾失健运,则寒湿内生,壅滞中焦,使气血化生无源。只有湿邪得化,脾不为湿所困才能健运。但湿为阴邪,得温则化:脾属土,得阳则运。故治脾必须温健中阳,理气祛湿,醒脾健运。他常用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桂枝、吴茱萸、苍术、藿香、佩兰、薏苡仁、*参、*芪、葛根、白芷、蒲公英、防风、荆芥、木香、*连等。
亓鲁光
亓鲁光(-),女,山东济南人,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美国医师学会荣誉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家组成员。承担省科技厅课题、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多项,年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年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学进步奖三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年、年分别获四川省*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内科工作30余年,擅长用中西两套方法处理疑难病,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学术思想:
①治病求本:认为糖尿病最基本的病机是“气虚一阴虚一阳虚”的过程;瘀血贯穿糖尿病的始终,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早期为气虚,治以益气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方予玉屏风散加减;继则气损及阴,导致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予生脉散加减;后期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变症百出,治以补阴温阳、活血通络,方于生脉散加附子、肉桂、淫羊藿等温阳之品,以达到阴中求阳、阴阳双补。
②既病防变:未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加用活血化瘀药物,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已经出现糖尿病慢性非发症的患者,通过药物干预,延缓各种并发症的进展,减少致死致残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瘀血、痰湿、气滞密切相关,治疗上辨证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③整体观念、因时因人治宜: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要兼顾患者整体状况、原有生活习惯,结合四季及一天的时辰变化定制具体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药物以达到最佳效果。
刘福友
刘福友(-),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年12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医院工作。曾任大内科副主任,内三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和在研省、局、院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局级奖1项。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神经内科和精神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尤其对重症肌无力、偏头痛、失眠等有深入的研究。善于从脾肾论治,运用补脾益肾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配合瘫痿胶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刘福友治疗多发性肌炎的特点:
①病证结合:起病以四肢酸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症者,可按痿证辨治;以四肢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为主症者,可按痹证辨治;以皮疹、发热、身痛为主症者、可按阴阳*辨治。
②治疗六法:本病病机归为风、寒、湿、热、瘀、虚,故针对其病机有六法:疏散风热,养阴清肺,适用于风热犯肺证起病较急者,代表方银翘散合清燥救肺汤;健脾益气,清热除湿,适用于脾气亏虚、湿热内盛者,代表方为升阳益胃汤;清热凉血,适用于急性期证属邪热内盛者,代表方如清瘟败*饮合清营汤加减;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者、代表方如六味地*汤;活血化瘀,适用于瘀血阻络者,代表方如身痛逐瘀汤;益气养阴,适用于缓解期证属气阴亏虚者,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刘福友认为,偏头痛属内风为患,兼夹痰、火、瘀,临床分为风火、风痰、风瘀三种证型,擅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风火证多因剧烈的情志刺激、情绪波动诱发,治宜疏肝理气,息风降火,方用川芎茶调散合丹栀逍遥散加减;风痰证多见于偏头痛久发不愈者,治宜祛风化痰,方用川芎茶调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风瘀证者多有头部外伤史,或见于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清窍者,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川芎茶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张晓云
张晓云(-),女,四川省乐山市人,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教授。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现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急诊医疗,师承四川省名中医陈绍宏,对心脑血管、呼吸等系统的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特别对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及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7项、厅局级课题5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二等奖4项,新药证书1个。代表论文“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等。张晓云的主要学术思想有:
①对于急症、重症患者,不轻易使用经验用方,而强调应严格按照传统中医诊疗思路望、闻、问、切进行诊疗。
②认为阳亢化火、迫血妄行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关键病因;络破血溢、瘀血内停、瘀血化水是出血性中风的核心病机。
③认为止血、消瘀、息风、滋阴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治疗原则。在选药方面,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当归等。在使用活血逐瘀药时,如果时间窗不对,可能导致再出血。
④认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证型为痰湿蕴肺,导致肺气不宣,治疗上常用中药麻*、杏仁、法半夏、枯梗、甘草等宣肺平喘,疗效甚好;对于肺脾两虚者,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木香、陈皮、*参、炒白术。
蒋建云
蒋建云(-),女,四川人。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教授。年7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任成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深入研究,擅长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喉源性咳嗽、呼吸道真菌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蒋建云的主要学术思想:
①利用风药升、散、行、透、审、动、通等特点,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中发挥疏风利咽、祛风豁痰、疏散郁火、疏风通络、上通鼻喉二窍及引经报使等作用,临床上使用合理、配伍得当,有较好的疗效。
②发现肺胀的病机除了肺脾肾气虚(或阳虚)、感受外邪、痰滞水停之外,瘀血阻络贯穿始终,故无论在肺胀的发作期、缓解期,还是危重期,均可在运用他法之同时,配合活血化瘀法,加入活血化瘀药以提高疗效。
③认为外感风寒与痰热郁肺最终导致肺气闭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咳,而咽喉为肺之门户,是邪气与肺气出入的必经之道,故在宣散外邪、清化痰热的同时,还应重视通利咽喉,畅通肺之门户,对调畅肺之气机是必要的。
-E/N/D-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