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小张最近很烦恼
Why?Why?Why?
单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8.0mmol/L,小张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做糖耐量(OGTT)实验。小张很疑惑?啥是OGTT实验呀?血糖都高了咋还要喝糖水?万一是糖尿病,喝这么多糖水对身体有没有啥影响呀?
下面就让美小护来给你答疑解惑。我们先看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
糖尿病
诊断标准:
1.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餐后任何一时间的血糖浓度)。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空腹指禁止热卡摄入至少8小时)。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为什么要做OGTT实验?
OGTT实验
通过测定血糖浓度变化,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这是确诊糖尿病的金标准。
OGTT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OGTT其实就是: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简称“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主要用于检查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糖调节异常”或“糖尿病”。
人体对其所摄入的葡萄糖的调控能力称为“葡萄糖耐量”。健康人的糖调节机制是正常的,无论吃进多少食物,胰岛细胞可快速释放出相应量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使一次性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血糖浓度也只是暂时性地轻度升高,并且很快(2~3小时)便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健康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即“耐糖现象”)。
当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时,机体对糖的利用及转化能力下降,在进食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便会显著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机体耐糖能力减低,这种现象称之“糖耐量异常”。
都有哪些人需要做OGTT实验呢?
OGTT的适应症
1.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
2.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
3.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
4.有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
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
6.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有巨大胎儿史的个体。
7.不明原因的肾病或视网膜病。
OGTT要怎么做?WHO已将此试验标准化,重点来啦,请大家做好笔记哦!
OGTT怎么做?
1.试验当天清晨,空腹将75g无水葡萄糖(儿童为1.75g/kg,总量不超过75g,妊娠妇女用量为g。)溶于ml水中,协助病人于3-5分钟内服下,然后从服糖第1口开始计时,于服用葡萄糖水0分钟、30分钟、60分钟、分钟及分钟分别抽血化验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情况。
2.嘱病人试验前8~10小时禁食、停止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试验前3~7天停服利尿药、避孕药等药物,且3天每天饮食需含碳水化合物至少g。(碳水化合物包括:米饭、面条、面包、馒头、饼干、玉米、芋头等食物。)
OGTT实验的注意事项
一定要记牢
1.检查前一天选择试验所需物品(75g葡萄糖粉)并做准备。
2.试验结束前不能再次进食,不能输液。
3.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可吸烟,喝咖啡、茶和进食。避免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4.葡萄糖粉应完全溶解,全部服下,如遇呕吐,量不足均应改期试验。
5.实验期间避免精神刺激,心脑血管病,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不能做。
听过美小护的讲解,相信小张对糖尿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明白了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不是单单靠空腹或餐后血糖来判断,而是有其更精准的指标——OGTT糖耐量实验。
如果你身边有怀疑自己有糖尿病的朋友,快去给他科普OGTT实验吧!
神经内科|团队介绍
《郑州医院》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及网络成员单位”。是国家卫健委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豫西地区首家“高级卒中中心”、先后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评为“脑卒中筛医院”、“脑卒中二级预防项目先进集体”、“脑卒中二级预防项目全国十佳优秀单位”、“五星高级卒中中心”,被河南省卫健委授予洛阳市“脑卒中防治中心”,被洛阳市科技局评选为“洛阳市脑血管(脑卒中)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GCP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国家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学培训基地。为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洛阳市重点学科。
神经介入、神内重症、康复科、神经功能科独立设置。神经内科设置神内二、三、四病区,设置床位张,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8人,高级职称13人。多人在国家、省、市医学会有重要学术任职。近5年科室共发表SCI文章17篇,主持厅局级科研15项,参加国家级科研和多中心临床医学研究12项。
主要亚专科及技术特色:
1.脑血管病治疗:脑卒中MDT团队打造优化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无缝衔接的桥接动脉溶栓取栓治疗为我院优势项目,熟练开展静脉溶栓、动脉取栓、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动脉瘤填塞术、动脉搭桥、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技术,实现术中神经电生理精准监护,基因多态性检测实施卒中个体化治疗。
2.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及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开设运动障碍及认知障碍门诊,收治帕金森及其它运动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认知障碍患者。开展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及磁敏感(黑质、红核、黑质致密带)成像、超声探测黑质及中缝核的检查、,海马体积测量以及海马波谱成像,为患者实现精准诊断。开展在肌电图引导下肉**素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
3.癫痫:开设癫痫门诊,收治癫痫持续状态、难治性癫痫、发作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指导。开展头颅核磁共振(海马)成像、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检查,联合PET-CT对头颅MR正常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颅内代谢异常进行研究,开展常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指导癫痫病人治疗。
4.神经免疫病:建立神经免疫亚专科门诊,诊治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孤立综合症、同心圆硬化、MOG抗体病等。在洛阳率先建立了神经免疫疾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神经免疫疾病患者的口腔和粪便微生物菌群检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化的免疫治疗方案。
5.头晕与眩晕:开设眩晕专病门诊,主要诊治范围包括良性位置性头晕诊断及手法
复位、后循环缺血、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及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等。拥有眼震电图仪,可开展前庭功能检测,多学科协作综合判断头晕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授予“眩晕中心”。
6.神经肌肉病:开展神经肌肉病相关的免疫标志物检测及基因学诊断,已诊断多例
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先天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等,建立了重症肌无力临床数据库,成为河南省重症肌无力及胸腺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7.神经心理疾病:诊治范围包括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障碍等,7人拥有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中国神经心理专题培训”合格证,神经心理量表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疾病识别率。
8.神经功能检查科:包括TCD、肌电图、脑电图、眼震电图、动脉硬化共5个专业组。可以诊断:颈、脑血管狭窄闭塞斑块形成;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癫痫、睡眠障碍;中枢性和外周性眩晕;肢体动脉硬化等。TCD率先在河南省开展并推广颈部、脑部血管检测一体化筛查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5年来接待省内外进修大夫余人次,其中包含省外医疗机构约50人次,三级以上医疗机构80余人次。
专家简介
马聪敏:中共*员,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名誉主任,洛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名誉主委,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神经系统疑难病症诊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获洛阳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为“洛阳市优秀名医”、“洛阳市优秀专家”。坐诊时间:每周二、五全天。
段智慧:主任医师,博士,神经内科主任,洛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卒中分会副主委,硕士生导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神经系统疑难病症诊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发表SCI论文3篇,医院“百名优秀医师”称号。坐诊时间:每周三、四上午。
韩月珍:中共*员,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河南省中西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神经系统疑难病症诊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荣获“洛阳市医德标兵”称号。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全天。
任向阳:中共*员,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洛阳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神经系统疑难病症诊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头痛。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洛阳市百佳名医”称号。坐诊时间:每周二、五全天。
刘超: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内科四病区主任,河南省医学会眩晕分会委员,洛阳市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神经系统疑难病症诊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获得“洛阳市群众满意医生”。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全天。
李艳: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神经内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神经系统疑难病症诊疗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坐诊时间:每周二、五全天。
王会林:中共*员,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神经内科医疗副主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治疗头痛、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1篇。荣获“洛阳市五四青年奖章”。坐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尹变利:主任医师,中共*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影像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洛阳市中西医结合眩晕病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于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头痛、头晕及神经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近20篇,专著1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六全天。
王浩: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河南省卒中学会卒中后心理与情感障碍学会委员,洛阳市医学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癫痫诊疗中心进修学习。坐诊时间:周日
科室电话
24小时卒中急救绿色通道
神经内科二病区
神经内科三病区
神经内科四病区
往期回顾
01
|神话神语之—窃血大盗
02
|“年世界卒中日”-预防卒中我们一直在路上
03
|神话神语之—血管里的“鸭掌”
04
|神话神语之—“梦游仙境”
作者:宋甜甜
编辑:高萌
审核:李艳*银雪
欢迎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突触后膜上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重症肌无力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据估计,全世界共有70万人患有重症肌无力,患病率中位数约为10/10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重症肌无力发病率不同,与人群的年龄、性别和种族有关(图1)。然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此前并未进行过重症肌无力全国范围内的疾病调查。
图1重症肌无力全球各个地区的发病率(图片来源:京津神经免疫中心)年11月,我国重症肌无力发病率首次发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报告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重症肌无力发病率,填补了全球重症肌无力流行病学地图中中国数据的空白。该文章在TheLancet子刊——TheLancetRegionalHealth-WesternPacific在线发表(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