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属于西医学的疑难病症之一。它的临床表现大多以四肢无力,日渐消瘦,胸腺增生,失眠多梦,眼睑下垂,复视。呈各种生理功能逐日下降,出現咀嚼无力,手不能平举,平卧不能自行起床,行走步履艰难。严重者危及生命,属中医“痿证”范畴,而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再结合西医分型,又可属于中医的不同病证。笔者临证将该病分为8种证型论治,由于脾胃气虚多为常见证型,故拟健脾益气汤,针对重症肌无力(西医分型:眼肌型;中医辨证:脾胃气虚证),症见以上睑下垂或伴斜视、复视,目睛转动不灵或上下睑闭合不全,伴见四肢倦怠,少气懒言,气短胸闷,纳呆食少,思睡,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者疗效良好。
重症肌无力从临床表现上属于祖国医学的痿证范畴。历代医家对痿证的认识亦日渐深入。《素问·.痿论篇》认为痿证的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布津液于五脏使五体失养,形成痿软。又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故提出了“治痿证独取阳明。”《景岳全书·.痿证》提出,“痿证非尽为火证.。”并提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以火论,则真阳衰败土衰不固者亦不能堪。”这些认识比“肺热叶焦”、“独取阳明”之论又进一层。《临证指南医案·痿》认为是:“肝、肾、肺、胃”四经之病。总之痿证是以脏气功能减退而引起肢体失养,痿弱不用之危病。
从医以来,集数千例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心得。认为,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是唯物的,辩证的,因此不能单以历代医案、医集,师传而按图索骥,盲目地处方用药。笔者在临证中有以温阳法而收奇效者,有以气阴双补法而收奇效者,有以健脾益肾而痊愈者,亦有化脾湿养胃阴助运化,增进食欲而收效者,还有药随症弃,视病情变化而数法并用或先后易法而取效者,现举两例典型患者予以证之。
23年患病已成痼疾。目胞萎仍从属于脾土虚弱,加之平素便溏,饮冷尤剧更有中阳虚、土中火衰之征。治以补益脾土、温中起萎。配合针灸,补中益气汤合理中辈加减。采用五龙荣肌汤来进行治疗
北*芪50白术15*参30五爪龙20桂枝15干姜15砂仁10柴胡10当归20山药30仙灵脾30炙甘草15五剂水煎服
本次来诊,复视缓解,右眼向内收好转,余则如前。上方桂枝增至20克,七剂水煎服
年6月17日二诊
近日房事后,腹泻甚、畏风明显。上方减柴胡、加巴戟天30克,五剂水煎服。
年7月22日三诊
此次复诊,复视较前加重,舌脉如前。*芪增至克。五剂水煎服。
年8月13日四诊
上方后,仍有复视,饮冷溏泄缓。舌脉如前。调方如下:
北*芪桂枝15*参30干姜15五爪龙30升麻10当归20白术20山药30仙灵脾30叁七粉2(药汁冲服)炙甘草15五剂水煎服
年9月7日五诊
上方后,右眼睑下垂、复视缓解,上方后右眼睑可以抬起,但不耐疲劳,复视消失,偶有溏泄。上方减叁七粉;*芪增至克,五爪龙增至50克当归20克。七剂水煎服。
年10月17日六诊
上方十剂后,无明显不适,舌脉如前。*芪克,再进十剂,以善其后。
至今症状稳定……
该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以称得上顽疾。23年的病程一直依赖激素的治疗,从未考虑过中医的治疗(可能地处偏僻,消息闭塞而未可知),本次选择中医治疗也是从网上查阅的。内心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激素的依赖!
医案二蒋某,男,26岁,四川通江诺镇人。由于工作劳累,体力日渐消瘦,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左眼睑下垂,视物重影。于年10月6医院检查为重症肌无力。当即住院进行西医治疗,将近2月。效不明显,于年12月3日来院初诊。主诉:四肢乏力,失眠多梦,神疲体倦,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双手平举,不超过10秒。查:颜色少泽而灰白,唇淡红,舌淡苔薄而干,少津,脉象细数。左手臂肌肉略小于右手。诊断为痿证(气阴两虚型)。方拟益气养阴为主。药用*芪60g、淮山药、*精、草决明各30g,白芍、生地、玉竹、太子参、柏子仁各20g,当归、炒枣仁各10g,甘草、柴胡各6g,嘱服3剂,2日1剂。
年1月6日二诊,患者食欲有加,体力改善失眠好转,但不实多梦。重影消失,但睑仍下垂。证属心肾不交。法当交通心肾为法。遂在原方中加入制远志、合欢皮各20g,鲜首乌藤30g,减去草决明,嘱继服3剂。因夜间感冒食欲大减,舌苔*腻,诸症还原。
年2月11日三诊,脉象弦滑,舌苔厚腻,头疼身痛。拟小柴胡汤加化湿健脾为法。药用柴胡、法半夏各15g,*芩、茯苓各10g,太子参、大枣、竹茹各20g,陈皮、甘草、生姜、升麻、白蔻各6g,芦根30g,1剂头痛减,2剂似有微汗而身痛减,3剂湿祛能进食。
年3月8日四诊病人经此感冒后,临床表现与首诊相近,仍宗前方为主,略加变化。药用*芪60g、*精30g、炒枣仁、白芍、莲米、炒扁豆、淮山药、生地、玉竹、太子参各20g,当归15g、柴胡、升麻各6g。嘱患者在无明显变化时连续服用。服至3月下旬诸症全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体会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的、变化的。中医学是一门科学,也离不开这一变化规律。在治疗疾病时,要抓住实质求转归。以疾病之变化求药物之变化。痿证(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也与其它病一样,不外乎证为中心,法随证异,方随法应,这样既方便服药,又机动灵活,符合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