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祝您健康祝您健康杂志
中国有句形容人很倒霉的俗语,叫作“喝凉水也塞牙”。
生活中,喝凉水并不会塞牙。
但每3个老人中,就会有1个人存在喝口水、吃口饭就呛着的问题,甚至因此引发意外而致命。
是不是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夸张呢?
别急,我们先来做个测试。
首先,让我们找一个小量杯,没有的话,那种喝白酒的小酒盅也行。
接着,我们往杯子里注入30毫升的温水(或凉水),矿泉水瓶盖3~4盖,然后将杯子里的水喝掉。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做“洼田饮水试验”,特别适合在家中自测,而且建议定期测试,毕竟你也不知道吞咽障碍什么时候会出现。
这个实验的结果分为五级。
级别
表现
1级
5秒内顺利一次喝完,无呛咳
2级
5~10秒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
3级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
4级
两次以上喝完,但有呛咳
5级
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喝完
如果实验结果是2~5级,提示存在可疑或异常吞咽障碍,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评估。
这说明我们的吞咽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
吞咽是个精细活儿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件事:吞咽是一个短暂迅捷的动作,但它同时是一个精细又复杂的“活儿”。
当我们喝下一口水或者吞下一口食物的时候,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都可能参与其中、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这个将食物由口腔转运至胃部的动作。
一次吞咽的持续时间只有几秒,却是极为复杂的神经肌肉反射性协同运动。
甚至可以这么说:每个人习以为常的吞咽动作,是人体最复杂的反射之一。
当这个复杂反射中的任意一环出现问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精细的动作,就会变得极为困难,甚至表现为吞咽障碍:吞咽费力、费时,可能伴有疼痛不适、呛咳以及言语异常等,严重时甚至完全不能咽下任何东西。
不能吃、不能喝,一吃一喝就呛咳……这样的生活光想想就觉得很苦。
吞咽障碍人群,过得正是这样“苦日子”。因为吃不好、喝不好,他们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问题。
还可能会面临更多危险,比如呛咳引发的误吸、肺部感染甚至窒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吞咽障碍是疾病的“报警器”
那吞咽障碍是怎么来的呢?
前面说了,吞咽过程需要多个器官参与,由复杂的神经肌肉反射协同完成。这里面,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吞咽障碍。
疾病因素是引起吞咽障碍的主要因素,其中最常见的为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病变。
1.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卒中、脑外伤、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神经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消化系统疾病
出现吞咽困难的疾病较多见的为食管癌、喉癌,消化系统的炎症也可致吞咽功能下降。
3.其他相关因素
有些手术因素可致吞咽困难。食管异物也可致食管狭窄,导致吞咽困难。近年来,精神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吞咽困难患者。
吞咽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多见。
年,《欧洲吞咽障碍学会-欧盟老年医学会白皮书》报道:独居老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40%,老年急症者的发生率为44%,养老或医养机构老人的发生率为60%。
中老年人甚至可以将吞咽障碍视为疾病的“报警器”。
如果发现自己最近吃东西的时候总是莫名其妙发生呛咳,实验后显示吞咽功能出了问题,那么请尽快找医生吧。
你或许可以及早发现身体的隐患,特别是脑卒中(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5招捍卫“想吃就吃”的权利
如果我们的家人已经存在吞咽障碍,在日常饮食中,我们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和关照。
小贴士:
1.选择轻便且容易拿取的餐具,汤匙柄要粗,汤匙面要小,这样才好握,吃东西更方便。
2.正常人的一口量为20毫升左右,过多容易发生呛咳,过少其实也不容易诱发吞咽反射。伴有吞咽障碍的老人,一口量和健康人群不同,应根据评估重新确定安全量。
3.调整饮食结构。固体食物要软,容易咀嚼;流动食物要增稠,降低流动速度;千万不要固体和液体混着吃。
4.吃东西的时候要端坐,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座椅和桌面高度都要适中,保证脚能着地、肘部能放餐桌上。喝水时,建议低头用力吞咽喝水,避免仰头喝水、漱口。
5.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内容策划:朱菁菁
原标题:《喝口水、吃口饭都可能致命?3个老人里就有1人存在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