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心理卫生服务站:误解:老人睡不好。
老年人的睡眠不像年轻人那样长久而坚实。失眠专科门诊显示,现在失眠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35岁到55岁的年轻人构成了失眠的主力群体。造成失眠的“元凶”有五类:身体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其中,55.9%的人因情绪不愉快、精神过度劳累等心理因素而失眠。因为智力、责任心强、体贴等身体因素,占3.5%。而正处于事业和人生巅峰的中青年,恰好是这两个因素的主要“见证者”。
对策:失眠的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地球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保持正常的生物钟和自然规律,中青年人要记得减少不必要的娱乐和夜生活,定时睡觉。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给自己留点缓冲时间,不要过于敏感和细致。这是保持良好睡眠的重要秘诀。
误区二:多睡觉不做梦就是睡得好。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长时间睡眠时间很少,却精力充沛;有些人几乎一整天都在打瞌睡,但精神总是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所以睡眠的质量和睡眠时间并不是成正比的,不做梦不代表睡得好。医学资料显示,年轻人每晚睡眠7至9小时,孩子多睡1至3小时,老人少睡1至3小时,这就足够了。睡觉有梦说明大脑有很好的记忆功能,这是健康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梦的人很可能是长寿的人。
对策:高质量睡眠主要是指半小时内入睡,基本上整夜保持清醒。另外,睡眠时间主要是指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这个阶段睡觉最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为宜。如果普通人连续两周失眠,第二天有明显的头晕症状;或者持续一个月每周3次以上的失眠,那就是失眠,一定要去专科门诊治疗。
误区三:睡不着就吃点安眠药。
其实不是每个睡不着的人都要吃安眠药。大部分人会因为环境嘈杂、节律紊乱、睡眠地点改变等原因而出现短暂的失眠,但这种失眠是不需要安眠药的。即使是失眠患者,也要根据具体的病因来服药,而不是像“抓篮子就是菜”那样服药。科学实验证明,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心、肝、肾功能紊乱者、睡眠呼吸障碍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重症肌无力患者、饮酒者不宜服用任何安眠药。
对策:使用安眠药前一定要寻找失眠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为了避免长期服用安眠药成瘾,降低治疗效果,患者交替服用两到三片安眠药,连续服用几天,停药一天。有效后,连续天数可以慢慢减少。最后采取服用一天甚至两天的方法,直到完全停药。另外,孩子一般不用安眠药;对于老年人,用量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