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亟待开发
TUhjnbcbe - 2020/8/6 10:38:00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亟待开发


教育周刊:不论是刚刚过去的暑假还是平时上学的日子,您一直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我们也看到,现在愿意到博物馆来的孩子、家长越来越多了。可是,如果孩子们又要上课,又要到博物馆学习,是不是太累了?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 玩 似乎是一种天性。 李承森: 我认为博物馆是很好玩的地方。我曾在德国学习多年,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深有感触。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德国的小学教师会给学生出题目,围绕一个题目,学生们就会自己动手玩起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们非常乐于接受。 我觉得,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正是成功的起点。鲁迅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就是他的自然的空间。今天,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就是大自然最好的缩影。像我们自然博物馆有三项主要任务,包括自然物品的收集、科学家对这些物品的研究以及这些物品及研究成果的展示。有人以为博物馆只有展示,这种看法不够全面。现在我们在博物馆设立了探索角、儿童活动区,观众可以触摸展品、上查询资料、讨论,还可以在馆内玩耍。我希望我们的博物馆,能让人在玩的同时,对科学产生兴趣。 教育周刊:中外教育方式存在着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您认为国外有哪些经验最值得我们借鉴?


  李承森: 我认为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程序性教育,另一类是非程序性教育。一个人所接受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我称之为程序性教育,这是按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育方法和要求进行的教育,这是必需的;还有一种教育,我称之为非程序性教育,比如博物馆、课外读物、旅游等方式对人的教育。有时候,我们甚至不认为它是教育,但它确实起到的是教育的作用,这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兴趣,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的个性非常鲜明,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如果我们只重视程序性教育,漠视、压抑了孩子的兴趣,结果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失去了天性,那么教育就是不成功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兴趣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课本上。我小时候,从课外书上看到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的农谚,就试着在花盆里种上一颗扁豆之类的东西,然后看着它发芽、生长,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我。直到今天,可以说是它促使我成长为一名从事植物研究的工作人员。我认为,程序化教育是按同一模式对大家进行的教育,而非程序化教育则更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培养优秀人才,就必须重视非程序性教育。国外在这个方面是有经验的,美国的国会山前有一片绿地,20多个博物馆集中于此,如果要全部参观,恐怕几天都看不完。 教育周刊:如您所言,博物馆确实是进行非程序性教育的最佳场所。但是只有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才会适应今天不同人群的需要。


  李承森: 我们的展览水平与欧美国家是相当接近的,但在新的理念上还要有所发展,特别是在人性化方面,我们的服务水平还不够。我常说,我们展馆中凳子都不够,观众走累了就只能回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亟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