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型冠状病*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指出氧疗是治疗新型肺炎的一种手段。
2月1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介绍,呼吸支持:
(1)氧疗: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
(2)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强调“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3)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cmH20)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较多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应当及时使用镇静以及肌松剂。
(4)挽救治疗: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其中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涉及医用呼吸机的使用,主要用于ICU病房。
自年非典以来,呼吸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呼吸机在急救、术后恢复、重症监护等临床一线工作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属于III类医疗器械设备。
医院的抢救室里,最让医生发愁的就是给病人输氧,这可以说是救治新冠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的第一道工序,由于新冠病人肺部被感染,呼吸困难,需要输氧维持。
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不断增多,医院物资告急,除了社医院筹集的N95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外,对重症患者有着救命作用的呼吸机设备同样是稀缺物资。
比口罩更紧缺的续命神器—呼吸机,拯救重症病患的“复活甲”
用来拯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医用呼吸机是怎样的呢?
医用呼吸机,医学上也称为机械通气(ventilation),主要分为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Ventilation,NIV)和有创机械通气(MV)两种。
医用无创呼吸机即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而进行辅助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模式,无创通气是通过鼻罩或面罩实现的人机连接,与有创通气相比,可使病人免除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痛苦,从而避免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无创辅助通气对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日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悉,复星医药成员企业博毅雅(上海)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博毅雅)在复星基金会的帮助下,将向湖北省包括武汉、*冈、孝感、襄阳、荆州等11个地级市的14家医院捐赠台医用无创呼吸机,价值近万元。其中,30医院[1]。
机械通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呼吸机是人工通气装置,它不能代替完整的呼吸功能,只是外呼吸的驱动功能的替代设备。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部分是正压通气式呼吸机。正压通气改变了机体的正常生理状况,因此应用时必须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保证安全。如下图所示,呼吸机主要包括气体混合模块、吸气模块、呼气模块和控制模块。当患者呼吸功能失去效应后,它可以模仿人的呼吸速率将含氧量不同的气体(21%~%)送进肺里,并规律性的使二氧化碳(体内代谢的“废气”)排除肺外,帮助患者改善缺氧或二氧化碳滞留的状态。
医院采购的进口医用呼吸机中,德尔格(Drager)的呼吸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以下是德尔格EvitaV呼吸机的整体外观示意图(来源于德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