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是我国三十六计中很有名的一种计谋,是指表面上声言要打东面,而实际上却攻打西面,从而在*事上给敌人产生一种错觉。其实肿瘤也有这样的本事,其原发的地方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而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部位却出现了异样,因此往往容易拖延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而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这样的对手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今天就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些“智谋高深”的肿瘤是如何做到声东击西的。
总的来说,肿瘤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引起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其一就是肿瘤自身生长所直接造成症状,比如身体出现肿物;如果肿瘤侵犯神经可能出现疼痛或麻木;如果肿瘤侵破血管就会出现出血;往往这种症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发现具体的病灶。另一种就是肿瘤通过释放特定的物质或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一些全身或其他部位出现异样,这种肿瘤间接引起的症状我们称之为副肿瘤综合征。
目前副肿瘤综合征的具体成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由肿瘤组织自身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酶类等物质引起,也有人认为其发生与肿瘤与机体间的免疫反应相关,总之,就是肿瘤组织在人体内产生了一些“为非作歹”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经由血液系统散布全身,进而引起看似与原发肿瘤风马牛不相及的症状。很多肿瘤患者在病程中可能都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其中以肺癌和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副肿瘤综合征的常见表现包括发热、贫血、高血压、低血糖、高钙血症等等,另外也会由于分泌激素增多、产生自身抗体而出现男性乳房发育、Cushing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肾炎等等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
~年间,医院共收治并诊断副肿瘤综合征患者26例,平均发病年龄48.6±26岁。除1例患者在发现肿瘤后才出现神经症状既而诊断患有副肿瘤综合征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才被诊断为副肿瘤综合征。这些患者中,9例(34.6%)表现为Lambert~Eaton综合征,4例(15.4%)表现为癌性周围神经病,2例(7.7%)表现为癌性神经,2例(7.7%)表现为运动神经元病,2例(7.7%)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1例(3.8%)表现为亚急性小脑变性,1例(3.8%)表现为脑脊髓炎,1例(3.8%)表现为僵人综合征,1例(3.8%)表现为植物神经病变,1例(3.8%)表现为神经根脊髓病,1例(3.8%)表现为颅神经麻痹,1例(3.8%)表现为深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多为慢性隐袭或亚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治疗无明显缓解。[1]
上海交通大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韩丁培简单阐述了肺癌相关的“副肿瘤综合症”:
(1)黑棘皮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黑”,即颈项部,腋窝等关节皱褶处出现灰褐色斑块,呈对称性分布。常见于肺腺癌,也可见于胃癌。
(2)牛肚掌:主要表现为手掌增厚,皱褶增多,同时伴有色素沉着,类似“牛肚”。常见于肺癌。
(3)杵状指:主要表现为手指末端增粗增大,疼痛剧烈,指甲周围可见红晕。常见于肺癌。
(4)肥大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增粗粗大,伴红肿,夜间疼痛,大小关节均可累及,后期引起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常见于肺癌。
(5)Eaton-Lamber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骨盆肌肉无力等。需要与重症肌无力鉴别。常见于小细胞肺癌。
(6)皮肌炎: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特征性皮疹(Gottron斑丘疹),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可见于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多种肿瘤。
(7)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共济失调,斜视,偏瘫,手足麻木等神经变性症状。可早于肿瘤数年出现。常见于小细胞肺癌。
(8)异位ACTH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色素沉着等库兴综合征,也可伴有肌无力。常见于小细胞肺癌,胸腺类癌,支气管类癌,也可见与胰腺癌。
(9)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性,呕吐,精神异常等低钠血症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脊髓损伤,颅脑损伤。常见于肺燕麦细胞癌,也可见于泌尿系统肿瘤,白血病,头颈部肿瘤。
(10)肺癌伴癌综合症: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满月脸、水牛肩(库兴综合征)。
分泌甲状腺样激素—多尿、烦渴、便秘、心动过速、心率失常、高血钙、低血磷。
分泌促性腺激素—男性乳房肥大,常伴肥大性骨关节病。
分泌抗利尿激素—稀释性低血、钠综合症、全身水肿、嗜睡、定向障碍、水中*。[1]
从简单的发热皮疹到棘手的肾炎紫癜,副肿瘤综合征的表现可谓千奇百怪、缤纷淋漓,一个看似普通的肺癌,居然有这么多表现,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对付这个城府颇深的对手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时刻对其保持高度的警惕,对于身体出现的症状不要局限于头病医头、脚病医脚,而应更全面的考虑。但是患者朋友们也无需一有症状就盲目的怀疑到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的症状加以重视,并对这种疾病提高警惕,医院就诊,以便尽早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医生在呢,就不要害怕。
参考文献
[1]陈健华,刘秀琴,郭玉璞,周严,袁建刚.医院~年副肿瘤综合征住院病例总结[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