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降价罗氏重磅口服药利司扑兰提升SMA治
TUhjnbcbe - 2023/6/10 21:21:00
哪里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6月9日,山东药械招采平台信息显示,罗氏将其口服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新药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挂网价格下调为元/瓶,对于最大使用剂量患者(2岁及以上且体重20kg以上),利司扑兰年治疗负担将低于45万元。利司扑兰是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给药,20公斤以下低体重人群的年治疗费用较最大剂量可至多节约2/3,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罕见病防治事业,为包括脊SMA在内的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创新药物治疗选择,并通过探索1+N的罕见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罕见病用药保障。罗氏此次下调利司扑兰的价格进一步减轻了SMA患者和家庭的治疗负担,提升SMA治疗可及性。

SMA:一度“无药可救”的致命性疾病

SMA是一种危及全身多系统、致死致残的罕见神经疾病。由患者SMN1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引起,导致全身功能性SMN蛋白表达不足[1],这种蛋白存在于全身各处,对控制肌肉和运动神经的功能至关重要。SMN蛋白表达不足可影响患者的运动、呼吸、吞咽以及脾脏、心脏、胰腺等多器官,甚至威胁生存。SMA是导致婴儿死亡的最常见遗传疾病之一。重症SMA患儿如不进行有效治疗,80%患儿会在一岁内死亡,很少能存活超过两岁。

SMA在存活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每年国内约新增例SMA患者,其中约80%患者在出生18个月内起病。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旨在进一步加强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SMA是被列入第一批目录的种罕见病之一。

SMA患者根据发病年龄、达到的最大运动功能在临床上由重到轻分为5个表型。0型为不常见的类型,发生在宫内,表现为胎动减少,如不采取治疗措施,常于1岁内死亡,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1型为最常见且非常严重的类型,患儿通常在出生至出生6个月内发病。患儿吮吸、吞咽困难,无法独坐,通常于出生后两年内因呼吸衰竭死亡;2型于出生后6~18个月发病。可独坐,但无法行走。进行性呼吸肌无力所导致的通气功能障碍是患儿青春期死亡的常见原因;3型于出生18个月后发病,早期患儿可独立行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失去行走能力。后期常出现脊柱后(侧)凸和关节劳损,寿命正常;4型为成人型,常于20或30岁后发病,仅有轻微的运动障碍,寿命正常。

SMA临床分型(来源:参考资料[5])

此前,SMA的治疗主要以症状管理为主,直到年FDA批准了渤健开发的全球首款专门针对SMA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Spinraza(诺西那生钠),才打破了这一罕见、致命疾病无药可用的处境。不过该款药物需要鞘内注射,给药方式复杂,操作繁琐,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反复穿刺易造成再次感染的机会,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使用。

之后,诺华的基因替代疗法Zolgensma于年5月在美国上市,单次静脉注射,为SMN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不过作为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成本高昂,曾经因每针.5万美元的“天价”被认为是全球定价最高的一次性治疗药物,引起社会极大争议。

年8月,罗氏的口服小分子基因剪接剂Evrysdi(利司扑兰)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2月龄及以上的SMA患者,为SMA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变革。

在中国,渤健的诺西那生钠最先通过优先审评程序于年2月在中国大陆获批,使国内SMA患者"无药可用"的困境成为历史。年6月,罗氏利司扑兰领先于诺华的Zolgensma率先在国内通过优先审评程序获批上市,使中国患儿用到口服药物的时间与美国相差不到1年的时间,几乎实现中美同步。

利司扑兰:独特机制,便捷口服

利司扑兰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调节SMN2mRNA剪接提高SMN蛋白水平。正常情况下,人体SMN2基因(SMN1的同源基因)虽然也能表达SMN蛋白,但是由于mRNA剪接错误,其表达的正常SMN蛋白表达水平很低,无法弥补SMN1基因突变导致的SMN蛋白缺失。利司扑兰则通过双位点特异性调节SMN2基因mRNA的剪接,促进保留外显子7,提高能够表达正常SMN蛋白的mRNA水平,从而缓解SMA患者的症状。同时,利司扑兰可穿透血脑屏障,分布于中枢和外周,可提高全身多系统SMN蛋白水平,且保持稳定。因此,相比单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疗法可实现更多获益。

利司扑兰作用机制(来源:PTCTherapeutics

1
查看完整版本: 降价罗氏重磅口服药利司扑兰提升SMA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