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卫健委正式印发《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公示了第一批鼓励仿制的33个药品,并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试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优先审评审批等方面予以支持。
近两年,中国*府对仿制药的支持提速。此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策工作方案》。此后,陕西、黑龙江、广西、江苏等地出台了对仿制药的相关鼓励*策。
“有利于仿制药研发动力提升,配合一致性评价和优先审评制度有助于相关企业获利,药品质量得到保证。”国元证券医疗分析师*卓针对*策告诉投中健康。上述*策的出台,是年以来医药改革的一个环节,是前端改革的后续*策配套。
随着相关鼓励*策的落地,国产仿制药所涉及的优先采购、临床优先选用及医保支付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与此同时,行业或迎来重大变局。
(一)多家龙头发声要提高仿制药质量
据了解,国内多家医药龙头企业已经在“摒弃”一般仿制药项目,将高仿、创新纳入企业发展新方向。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在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表示,要改变医药行业的生存现状,必须要走创新之路,并称恒瑞医药在去年就停止了一般仿制品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此前4+7带量采购扩围进一步实现平均59%的降价,我国仿制药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震动。事实上,改变早已发生,压力下谋求转型的也不止恒瑞医药。早在年初,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就已在内部会上宣布成立上海创新中心,并将仿制药及创新药研发工作一分为二独立管理,彻底放弃低端仿制药。
正大天晴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随着带量采购的全国扩围,未来普通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高技术壁垒的仿制药和创新药成为药企的研发方向。该公司年新立项的产品中70%都是创新药。石药集团也开始在新靶点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新药,原化药3类新药等方面发力,仿制药研发也已转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仿制药。
孙飘扬在上述发言中还表示:“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始终遵循一个准则: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就便宜。所以我国实行‘4+7’集采是按照通行的规则,国际上仿制药也是这么做,这无可非议。”意料之中,量采的团购模式使得仿制药大幅降价,必然会给公司利润带来不小的冲击,未来的仿制药只会剩下龙头的几家,大量中小药企将被行业一次次的洗牌掉。
(二)让罕见病患者罕而不孤
以往企业研发立项主要聚焦大市场、大品种,造成资源浪费,带量采购背景下,竞争激烈的品种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而相对应的一些罕见病用药领域则能够维持较好的价格体系,将会持续吸引企业加大相关品种或领域研发资源投入。
此次入选的33个品种主要为国内专利到期和专利即将到期尚没有提出注册申请、临床供应短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其中,针对罕见病的用药就占了七种,占比超两成。包括尼替西农(胶囊)、格拉提雷(注射液)、溴吡斯的明(片剂/缓释片)、曲前列尼尔(注射液)、波生坦(片剂)、艾替班特(注射液)和地拉罗司(分散片),分别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遗传性血管水肿、白塞病等。
如尼替西农,用于治疗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这种罕见病在遗传性酪氨酸血症中也是最凶险的分型,发病率约为1/10万,目前仅此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该药已分别于年6月和年12月获批在欧盟和美国上市,据CPM(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显示,目前尼替西农胶囊在国内无产品上市,仅有郑州大明药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批临床。
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场中尼替西农在年后销售额开始逐步回升,这是由于年后尼替西农陆续在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获批上市,市场规模扩增,年全球销售3.7亿美元。
用于治疗“并不罕见的罕见病”多发性硬化症的格拉替雷注射液也在这次目录中出现,由Teva研发,是一种合成的肽类化合物。在仿制药领域提及Teva,众所周知被认为是成就最大的企业,然而Teva并不是单纯的仿制药的企业。目前,它的销售额大约有45%来自创新药,55%来自于仿制药。虽然如今创新药已经成为Teva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当初也是靠仿制药在美国站稳了脚跟,除了Teva,最鲜明的例子还有Mylan、Valeant,这些企业基本都是靠仿制药起家。
据CPM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格拉替雷既无国产也无进口,同时也没有企业注册申报,属“三无”产品。由此可以预判,这类品种的仿制产品将有一定的市场独占性。
根据WHO的定义,罕见病是发病率在0.65‰-1‰疾病,由于人口基数大,罕见病患者在我国的数量不小,目前我国罕见病总患病人口约为万。而且目前全球众多的罕见病中,只有少部分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在我国,目前罕见病用药仍以进口为主,患者可选药品更少,95%没有治疗方法。
今年以来,在药审中心网站拟优先审评公示栏目中,也常常出现罕见病药物的身影。在发达国家,罕见病药物研发的热情十分高涨。但在我国,罕见病的研发热潮尚待升温。企业和投资人仍在观望状态,其顾虑是罕见病患者人群分散,药物市场容量小,研发投入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合理回报。
然而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委、浙江中医院谢俊明教授则认为,投资方和药企应该转变思路,以罕见病药物研发为支点,撬动其他疾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他介绍,80%的罕见病是单基因疾病,是纯合子型疾病,一旦研发出能够治疗纯合子型疾病的药物,杂合子型疾病的治疗也能向前迈进。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北海康成董事长薛群,他讲道“目前来讲,罕见病领域是所有高新技术进行转化的最可能成功、最可能有突破的领域,因为80%的罕见病是单基因突变,病因非常清晰。如果直接针对病因进行药物研发,成功率是很高的。”因此综合来看,我国罕见病领域市场并不小且存在迫切临床未满足需求,在我国鼓励药械创新等利好*策持续落地的背景下,罕见病的研发对于药企来说仍具有较大的可发挥空间。
(三)大浪淘沙,淘出仿制药的未来
此次清单目录中除了罕见病,还集中在肿瘤、抗癌领域,另外,白血病患儿服用的巯嘌呤、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甲氨蝶呤片等廉价短缺药物也包含在内。以往,仿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考验的是药企跟进原研药进行仿制的能力,如果药企能抢先仿制,并配合过硬的销售能力,很容易占领市场。现在包括未来一段时间,尤其是一致性评价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策出台后,仿制药的竞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质量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入围门槛。
根据国际市场的一般经验,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拿美国和印度来说,这两个医药市场,前8家头部药企占据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50%,而中国前8家药企占据的市场份额之和在时,仅为18.82%。从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策可以看出,提高行业集中度一直是*策的内在逻辑,在*策的推动下,实际上,医药行业一直在稳步地淘汰竞合。
面对一系列*策出台,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在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中表示“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真正的融入世界,进入到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比如,加入ICH、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包括4+7带量采购,所有的改革实际上都是在进入到全球竞争的游戏规则中。”
也正是因为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带量采购等*策的剧烈影响,由仿制药向创新药、高壁垒仿制药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一条受追捧的路径。对于习惯高价格营销模式的企业来说,仿制药的“高价格”模式只剩下抢首仿这一条路。首批国家鼓励仿制药品,享有临床试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优先审评审批等方面*策支持,无疑是很好的切入点。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左敏对投中健康表示:“上海医药的定位是,逐步转型为聚焦主要治疗领域下的高端仿制药及创新药的品牌药企,也就是坚持仿制药升级和创新药发展同步推进。从仿制药来说,游戏规则已经变成了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速度和成本的比拼,而创新药由中国新变为全球新,投入更大,风险更高。”当仿制药躺着赚钱的时代远去,迎来一个站着都吃不饱的时代,创新药就会崛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