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有不少家长带着“小胖墩”来义乌市浙江大医院营养门诊进行医学营养减肥。年仅11岁的小石头是个体重斤的“小胖墩”,7月16日,父亲带着他来到浙大四院营养科门诊,准备趁着暑假假期好好减肥。
营养科医师李晓林给孩子进行全面的肥胖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测量,人体成分分析检测,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常规、甲状腺功能及肝脏B超等。经测量检测,石头身高cm,体重67.5Kg,腰围91cm,体脂率高达42.2%,属于严重超重。
7月22日,父亲带孩子再次到营养科复诊,其中一份血化验报告结果引起李晓林医生的疑惑,11岁的孩子肌酸激酶竟有U/L(正常参考范围50-U/L)。职业的敏感性告诉她,这并不正常,于是进一步追问,孩子近期是否从事高强度体育锻炼。
原来,为了督促孩子减肥,近期孩子父亲每天带孩子晨跑5公里。每天挥汗如雨,孩子却也坚持了下来,这让孩子父亲还颇有“成就感”。当医生询问孩子是否有明显的肌肉酸痛、发力、恶心不适等症状,小石头也始终否认。
虽然孩子的父亲一再拒绝复查指标,李晓林医生还是坚持劝说父亲带孩子到急诊血化验进行复查,“如果肌酸激酶仍旧严重超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最终复查结果令人震惊,肌酸激酶较前进一步升高达U/L(正常参考范围50-U/L)。
李医生立即联系浙大四院儿科专家马鸣主任进行联合会诊,最终诊断考虑“横纹肌溶解”。很快,孩子在急诊收治入院,经过儿科积极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医学称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横纹肌,顾名思义就是有横纹的肌肉,人类肌肉分为三种: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和心肌都有横纹。而横纹肌溶解征就是指一些原因造成的肌损伤,影响细胞内外钠-钙稳态,最后导致细胞膜完整性破坏等一系列的系统表现。破损的肌细胞内成分释放入血液,极易堵塞肾小管,最终会导致肾功能损伤,甚至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有哪些危害?
①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时,肾脏最容易受到伤害,容易造成急性肾功能损伤,甚至急性功能衰竭;②造成电解质紊乱,可导致高钾血症,诱发恶性心率失常;③重症横纹肌溶解案例会发生代谢性酸中*,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什么引发“横纹肌溶解”?
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以下方面:①创伤:严重的挤压伤、骨折、挫伤、烧伤、电击伤等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②肌肉过度运动或制动:剧烈运动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严重程度与运动持续的时间、强度及受累部位有关;③感染:脓*症时由于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损害可出现血肌红蛋白升高,有文献资料表明感染和过度运动是儿童横纹肌溶解征最重要的原因;④药物及中*: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利奈唑胺、可卡因、美沙酮、氯胺酮等,部分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神经肌肉阻滞剂、抗疟药也可引起横纹肌溶解、血肌酸激酶升高。⑤肌病: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肌病血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可持续升高;⑥高热:热射病患者均出现肌红蛋白明显升高,恶性高热患者也出现肌红蛋白升高,说明均存在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有什么症状?
横纹肌溶解典型三联征:肌痛、乏力、茶色尿,但据文献资料报道,具有典型三联征的患者不足10%,50%的患者甚至无肌痛、肌无力等表现,而最初仅以尿液颜色改变就诊。
如何预防儿童“横纹肌溶解”?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家长开始暗暗担心,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运动?多大的运动量会导致儿童横纹肌溶解呢?请放心,其实儿童横纹肌溶解征发病率并不高。只有平时几乎不运动,突然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锻炼,再结合感染、高温、高湿等因素,才会有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发生。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儿童横纹肌溶解。
(1)肥胖医院就诊,遵从医生指导完成肥胖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管理,根据孩子既往基础运动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练;
(2)儿童减肥期间,尤其在暑期高温天气下,应格外注意补充充足水分,避免在11am-2pm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
(3)平时注意预防儿童感染发生,存在发热、咽痛、流涕等感染症状时应暂停体育锻炼,绝对禁止高强度体育锻炼;
(4)如孩子在体育锻炼后出现明显持续地肌肉酸痛不适、发力或尿色加深时,医院就诊,排除“横纹肌溶解”情况;
(5)医院在接诊主诉“肌痛、发力、尿色加深”儿童时,也应注意询问患儿近期运动情况,必要时给予化验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便早期识别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预防重症病例发生,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