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庆余年”的命名意义
由孙皓执导,张若昀、*、陈道明、吴刚、*、*、郭麒麟等人联合主演的古装剧《庆余年》正在热播。
该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
讲述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的一座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锤炼成一个大修行者的故事。
小说被命名为“庆余年”也是有着特殊的原因。
其原著作者说:
“庆幸多出来的人生,在庆国度过余年,庆帝的国度进入到了末期……还有一个意思,领导在大庆,我想去大庆,共度余生。”
“庆余年”既有属于重症肌无力者范慎穿越到另一时空成为自由行动者范闲而能再活一次的庆幸;
又有从复仇者视域中大反派庆帝的残酷统治终将结束的幸灾乐祸;
除此外还叠加了原著作者自己对于破碎家庭团聚的真实渴望。
不仅如此,“庆余年”还源于《红楼梦》一文。
小说中的《红楼梦曲·留余庆》多次被引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
这是一首具有浓重的因果报应色彩的曲子,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主要是指王熙凤因为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其女巧姐获得了好报。
而此曲《庆余年》作为小说的主题意蕴,暗示了范闲的曲折经历将与巧姐相仿。
也表明玄幻世界的规则仍是“有因必有果”传统文化逻辑的一种接续。
作者猫腻也曾在年汶川地震之后,发出“映秀十年事,生者庆余年”的慨叹。
尽管文中借由对“映秀”这一地震重灾区的强调所凸显出来的“生者庆余年”意识,但也不仅仅是指向某个个体劫后余生的庆幸感;
而更是以“08一代”为主体的80后作为“历史存在感缺席”的“悬浮的一代”。
02“范闲”的命名意义
主人公范闲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安之。
范闲作为“犯嫌”(名字谐音)和“安之”这两个看似悖反名字的拥有者,他人生也显得颇为矛盾。
作为“安之”,他是一个被放逐到边地的可怜孤儿,他早熟而敏感,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
因此一岁便修炼内功,四岁便学习用*杀人,六岁习武,十六岁入京,开书局,娶郡主,平北齐,治江南;
文能因熟读《红楼梦》以及唐诗宋词而独步天下,
武能通过各大武学宗师的帮助达到九品上的惊人境界,还被封为国公爷。
左手控制天下的暗势力监察院,右手拥有决定天下经济命脉的皇家内库。
同时还拥有可以消灭一切冷兵器时代肉身的现代科技技术——重狙。
“安之”,因为得到了包括皇帝在内的皇权势力的支持,其人生一路开挂。
但作为“犯嫌”,他又有着对于皇权主导的独裁世界的深深恐惧。
他信奉“宁肯自己去害死别人,也不要被人害死自己”的利己主义人生哲学,
但又保持了一位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穿越者应由的基本价值判断:
比如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比如“替自己在意的亲人友人保留后路”的为人处世底线;
再比如对于皇权视天下人为奴的思想的警醒和批判……
所以,陈萍萍只是作为他的替代性父亲,在他以生命为代价,逼范闲必须改变骑墙居中的暧昧立场时,
他会被设计为血性爆发,站到了无情无义的皇帝对立面并与之单挑决斗,尽管他是他的生身父亲。
当“安之”与“犯嫌”两者合二为一时,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对权力的争夺与对情义的守护彼此混合,贵族身份认同与现代个人意识互相交织。
03作者命名的背后意义
猫腻作为一个80后,浮浮沉沉的生活让他深切感受到80后人生的挫败感和“沮丧感”,
也正是这样,我们只有理解80后的痛苦,
才能理解为何他们人生的逻辑起点要设定在无奈与挫败的人生伤痛之上,
很多80后都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被时代淘汰了,我们买不起甚至租不起房子,不能回报家庭和社会,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生活甚至是一次简单的做爱”。
面对如此挫败的现实遭遇,从一岁开始就积极第区竞争各种机遇的范闲才让处在相似格局中的80后产生共鸣;
有网友这样评论:
“如此的范闲成不了大宗师,如此的范闲也当不了帝王。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如此矛盾、如此小气、如此可爱又如此幼稚的人。也许,就如同你。也许,如同我。”
其实乖巧怒张,也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只是面对“风险社会”时手足无措的最后力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