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独家专访张立林致力于复杂慢病整合医疗服务
TUhjnbcbe - 2023/4/3 19:08:00

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无论是疫情早期医疗资源挤兑,催生了线上问诊,医院的压力;还是后期交通管制、医院除新冠肺炎之外的正常诊疗停摆,大量慢性病群体用不上药,在网上续方、买药,“互联网+医疗健康”算是真正大范围地走进了大众的生活。

管家的老本行是在医疗行业,更加准确的来说,是在制药领域。在平时与医药同行相聚聊天时,我就发现,大家都在讲同一个概念「数字化转型」。只是在我内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疫情毕竟是一个偶发事件,不可能一直这样存在下去,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转型又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恰巧今天是“重症肌无力关爱日”,带着这个问题,大脑管家有幸专访了医合易生的创始人兼CEO张立林先生,一起来听听他的看法。

本期嘉宾:张立林

医合易生创始人兼CEO

大脑管家:立林总,您好!请先介绍一下自己以及为什么选择创办医合易生呢?

张立林:各位大脑管家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医合易生在复杂慢病整合医疗服务中做的努力和尝试。医合易生的团队有10年ICU经历的临床医生、有从海外归来的医疗科技工程师、有从互联网医疗元年入行的创业者、医院系统的管理者,团队的基因会让我们从多维度来寻找医疗创新的机会。

首先,经济发展激发了国人更高品质的医疗需求,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体验有更高的要求,存在升级需求;同时,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成熟为医疗服务升级奠定了基础;另外,近些年新的医疗监管*策为医疗创新撑起了广阔空间,医院合规、互联网医保对接、带病体商业医疗保险、网售处方药、临床急需药品和器械快速审批等。

以上这些基本面的改变给医疗产业带来了新机会:以患者价值为中心的整合医疗服务。

所以,我和几位合伙人成立了医合易生,从重症肌无力单病种开始打磨让患者“一次支付、一站服务、一生无忧”的整合医疗服务模式:根据患者诊断、医嘱生成服务清单,整合专家服务、药品供应、检验检查、线下医疗服务等资源,在医合易生的患者端“谱兰医生”平台一站式交付给患者。

医合易生创始团队

大脑管家:感觉整合医疗服务是整个行业都希望能实现的理想医疗模式,为什么有信心医合易生一定能够实现?

张立林:医合易生的核心逻辑是:采集新数据、驱动新服务、产生新交易、形成新价值。

首先,新数据是核心,服务断点的背后是数据断点。医合易生自主研发的“患者数字化系统”在院外形成新的全病程数据源,获取患者的症状变化、用药记录、治疗反馈,结构化成医生能快速判断的医学证据,补充现在院内复诊模式下的数据断点。医生在全病程数据支持下,通过医合易生医院完成远程复诊,开具下阶段医嘱。

其次,我们认为医疗服务是建立在患者与医务人员的信任基础上的。医合易生自建了专业的医学顾问团队,在“专病知识图谱”的支持下,全程管理患者的治疗计划,陪伴患者完成院外治疗任务,对接药品、检验检查、线下医疗服务等资源。在新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服务,连接“患者需要但医生没有时间做”的服务断点,与患者建立长期信任关系,传递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而不是让患者面对一个冷冰冰的程序。

然后,基于医合易生对专病医疗资源的整合能力实现患者的分布式管理。线上医疗服务闭环形成后,还需要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药品、检查检验供应问题,以及医保外的支付问题。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医合易生将持续推进跟药企、第三方实验室、第三方影像中心、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和产品供应体系,为患者提供最新、最优的诊断治疗产品。

当前,医合易生已经顺利拿到医院牌照,跑通了重症肌无力整合医疗服务闭环。今天是重症肌无关爱日,我们首次上线重症肌无力「力无限」服务包,平台复诊患者购买后可以享受到主诊医生和医学顾问的双重管理。期间不限制与主诊医生在线问诊次数,让患者低成本实现“问诊自由”。后续医合易生将在服务包中添加药品、复查等内容,初步实现患者的“就医自由”。

大脑管家:最初为什么会选择重症肌无力这样一种罕见病作为业务的切入口?

张立林:当初,团队在选择以哪个专科病种作为业务切入口的时候,做了非常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医疗市场规模稳定快速增长,不同类型疾病有明显的就医行为差异,形成特征鲜明的细分市场。目前针对常见病或慢性病的互联网平台已是遍地开花,疾病诊疗标准化程度高,商业成熟度也较高,形成了较成熟的业务模式。这些疾病虽然人口基数大,但因其疾病特点,就诊频次低,大多服务仍处于轻问诊阶段,患者在平台上的活跃度、使用粘性等仍是问题。

对比之下,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和神经免疫疾病,病情较重、复杂多变且病程较长,需要与医生进行频繁地沟通交流。因线下有效医疗资源不足,且具有医院、医生,相对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基层患者无法直接与专家对接,其全病程管理存在空缺。严重失衡的医患比例也让患者对重疾专家服务“求而不得”,很多患者只能异地就诊,往返不便。

后来,我们注意到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一组数据:25%的患者在20岁之前首次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50%以上的患者在30岁之前首次出现该症状,将近2/3的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19岁-53岁。而这个年龄段正是人们结束学生生活,开始走向社会、成家立业的人生*金时代。所以,我们就分析,这一年龄段患者对诊疗的需求更迫切且学习能力更强,能够很快适应互联网诊疗模式;另一方面,重症肌无力病程长,需要终身治疗,但在医院、少数专家有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我还想说一个数据,就是在我们国家,重症肌无力患者总共有65万之多,从数字来看,这个疾病并不罕见。相较于慢性病,这类疾病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会更大。为了保障患者就诊流程的高效,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出现正逢其时,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而且将患者各方面资源的耗费降到最低。这也是综合了病种、市场、技术趋势和医合易生自身特点等多重因素后的选择。

大脑管家:目前,医合易生平台与临床专家,医院之间如何开展合作?

张立林:首先,在与临床专家合作方面,我们的重症肌无力医院平台,医院的专家共同合作开发的。在此基础上,建立顶级专家领衔的专病医生网络。同时,医合易生自建医学顾问、医生助理、专科医学团队,形成稳定的医疗服务队伍,固定服务时间,大大方便了患者与临床专家之间的链接互动。

其次,医院合作方面,医院已经拓展到9医院神经内科。接下来,医院为中心,拓展西北5医院合作,继而形成一个线下服务网络,以散点式分布在全国,最大程度的满足各个区域的患者临近就医的选择。

医院、专家之间高效协作,医合易生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专病数据标准。该标准涵盖病种收集的关键字段、填写规范,以及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随访周期和数据质控等。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使平台不间断收集、整理患者治疗反馈,自动结构化成病历,以最大程度缩短专家看诊中病情问询的时间,提升医患沟通效率。进而通过规范化平台的应用、专家协作和指导,逐渐扩大专病医生资源的规模,减轻稀缺医疗资源和患者庞大需求之间的矛盾。

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化服务闭环

大脑管家:创业以来,作为创始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以及公司未来有怎样的远景规划?

张立林:医合易生的名字就是我们团队创业的初衷:整合医疗服务让医生执业更加容易、患者生命更加美好。成立两年以来,团队一直坚持初心不变,不断消除各种不确定性,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说到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会让不确定变成确定”,这种一步步达到目标的成就感,总的来说就是“值得”。

对于医合易生的未来规划,重症肌无力单病种平台正在逐渐成熟,团队将继续健全医生网络,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按照「一横一纵」的整体思路完善医院。“一横”,指的是横向打通互联网诊疗全流程,逐步扩大病种种类,比如神经系统全科、免疫系统疾病;“一纵”,指的是整合各个病种上下游医疗资源,实现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和产品供应体系。

在技术储备方面,我们会持续研发患者数字化系统,丰富院外数据采集,沉淀单病种数据和知识,建立垂直病种的技术壁垒。逐步完善视觉面部和体态检测、声纹识别、传感设备支持下的患者数字化系统研发和迭代,用患者全病程数据驱动全程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服务和产品交易成本,为医生和患者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后记」

在与立林总的访谈过程里,对于如何看待当下医疗市场的变革趋势,他和我分享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视角,比方说:

中国医疗市场规模稳定快速增长,不同类型疾病有明显的就医行为差异,形成了特征鲜明的细分市场。对于常见病和急重症而言,时间是第一原则,患者需要的是就近选择最优治疗方案;对于普通慢病而言,成本是第一原则,患者追求的是方便、快捷、经济,以院外管理为主;对于复杂慢病而言,质量是第一原则,患者需要精心选择就诊医生、治疗方案,并且确诊后的病情追踪和方案调整非常重要。

同时,立林总也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医疗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地在更新迭代,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到底往哪里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为医生和患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家专访张立林致力于复杂慢病整合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