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帝内经》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且是偏落后的部分,从前就有个挺洗脑的广告嚷:“中药好!西药快!”重点强调了西医的效率。相信大家平时有头疼脑热多少接触过中药西药,老人家总信中医一点,而不少年轻人对中医嗤之以鼻,认为它“落后”,更何况那药汁还总是苦得过头。
其实,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并非“好”和“快”这么粗暴简单。中医历史十分悠久,在原始社会,华夏先民已经摸索着以草木疗伤救治病人,《史记》、《淮南子》都记载了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传说神农氏一天就要因为尝草药而中70种*,这当然太夸张了,但我们可以从这个传说中感受到,远古时期先民摸索医药是吃了不少教训苦头的。
那时候先民摸索出了一些心得,可是还没形成理论。为什么呢?因为能够记录理论的文字都还没发展成熟呢,在炎*二帝的时代,汉字还只是一些象形的符号,现在我们能找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商代甲骨文,历经商、周两个朝代,终于出现了最早的中医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神医叫扁鹊,扁鹊医术高明,治好过虢太子的“尸厥症”,治好了赵国大量妇女疾病,秦国大量孩童的疾病,总之,扁鹊在各个领域都有成就,虽然死于秦国太医令李醯之手,却并不能动摇他神医地位。“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就在扁鹊所处的时代,中医的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了,《汉书》本来记录了《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可惜都散落。但秦汉时期,出现了一本划时代的中医典籍《*帝内经》,中国人就算没看过它,也听过它的大名,这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后世学中医的人不读这本书就类似于参加高考不学写作文。
多年前的中医理论已经很丰富了,它不单单是讲这个病怎么治,那个病怎么治,而是既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又重点强调不要等病来了才忙,要懂得“预防”;既包括养生和预防医学、病因病机学,又包括诊断治疗原则,经络学、脏象学等等,涉及临床实践,也涉及简单的解剖,所以不要觉得解剖实验是西医专属,中医理论其实早就出现了。
在古代,人们治病疗伤都依赖中医,但到了现代,中医就陷入了“存”和“废”的争议,很多人都觉得中医落后,早该消失,这是为何呢?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用洋枪火炮轰开国门,西方许多科学技术和理论思想传入国内,一大批目睹了中国积弱,而列强耀武扬威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最后得出,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抛弃传统落后之物才能自救的结论。
于是,西医就越来越受欢迎,而中医渐渐没落,直到近几十年来,中医的一些好处重新被发现,中医有了复苏迹象,为中医呼喊奔走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便包括我国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针对一些觉得中医落后不如西医高效的说法,邓教授直言:“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了。”
邓教授出生于年,正好是民国初期,西医渐渐吃香而中医被新文化学者鄙视的那个年代。因为从小就在中医世家长大,他对中医的感情很深,21世纪初,他便发表过关于中医对流行疫病的重要作用文章,获得了官方肯定;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是世界难题,邓铁涛提供中医方案也受认可。
他表示,中医的临床灵*是“辨证论治”。“上医治未病”,中医讲究“仁术”,是一种后现代医学理论,真正落后的不是中医,而是连中医真正精髓都弄不懂的西医,中医重在预防以及一个养,一旦有疾,细致的诊断和追求稳固的痊愈效果也是西医所不能比肩的。
谈到中西文化对比,邓铁涛感叹:“年以来一直延续没有断代的就是中医,如果我们再不爱护它,再不努力地发扬它,那我们将来就会遭到子孙的唾骂。”
那么邓铁涛教授的话有道理吗?其实进入21世纪后,中医确实在一些流行疾病、疑难杂症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譬如针灸这门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便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兴趣,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譬如年屠呦呦女士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她的贡献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就离不开中医学研究,为此她写了《青蒿素——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几千年的文明沉淀,我们不否认其中有糟粕,但自从近代外来科学技术打击了许多国人的文化自信,很多原本珍贵的传统财富,都被弃如敝屣。中医、西医,各有长处,非要比较出高下非常难,但我们不必因为文化自卑就觉得中医落后。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自神农氏尝百草以来,历史上出现了无数妙手名医,“起死回生”的扁鹊、最早使用麻醉的华佗、医中尧舜张仲景、针灸集大成者皇甫谧、药王孙思邈、实践医学家李时珍、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
要想了解他们所留下来的珍贵古方验方、医术医道、医典医案,就不能不读《中国历代名医传》。此书收录的名医上溯春秋战国,下至清末近代,济济数百人,其中多有御医身影,可以说有关传统医学的研究,都离不开这些人。原价现仅需59,若你有研医之需,经典可完美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