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播预告重症肌无力患者超半数曾被误诊 [复制链接]

1#

导读:重症肌无力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所引起的罕见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性。由于其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大部分人起病时多为眼睑无力,导致不少人眼睛睁不开前往眼科就诊,被误诊为眼肌松弛。还有的人表现为抬头无力、站起困难或是吞咽呛咳。


  我国重症肌无力罕见病群体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指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医疗费用成为严重负担。大部分患者曾经被误诊;其中45%患者从就诊到确诊历时1-3年。


  刘泉鹏主任介绍: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情的确诊中,被误诊的几率较大。其实重症肌无力确诊并不难,通过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就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只要规范治疗,患者可以回到常态的生活状态。

7月29日17:00-18:00,刘泉鹏主任做客直播间,现场讲解《超半数患者曾被误诊重症肌无力(MG)中医治疗受欢迎》欢迎准时收看。


  1、复制-打开下方网址:


  
  2、长按下方
  3、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直播


  提示:您如果有关于重症肌无力及其他任何方面的疑难问题,可提前进入直播间,提交您的疑问后请耐心等待。直播专家也会在直播过程中为您解答,专家团队也会及时通过电话联系您,为您全面解答您的疑难问题。

纳入罕见病目录治疗需长期管理


  重症肌无力已经被纳入了年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据估计,重症肌无力患病率约为12-人/百万,全球发病率约为4-12人/百万,未成年人占比约20%。


  中医痿症专家刘泉鹏主任介绍:重症肌无力分为多种类型,全身型、眼肌型、延髓型占比最高,分别为67.03%、37.55%、2.96%;《中国重症肌无力生存调查报告(-)》显示,54%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经历过误诊。


  重症肌无力30%的患者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10%的患者需要但没有人照料,致残率高;只有63.2%的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有12.2%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建立起早诊断、早治疗、多学科临床协作的医疗生态,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及罕见病群体的共同需求。

重症肌无力诊治过程要谨慎


  重症肌无力病情继续发展,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和排挤,在社交活动受到限制;在情感方面,成年患者情感受影响,难以成婚或被离异。


  


  由于误诊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很多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确诊时间较长,使得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刘泉鹏主任提醒:在重症肌无力的确诊治疗至关重要。同时耐心、细致、高质量的护理,能够避免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出院后良好的护理也有利于避免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果您也有关于护理的疑问想要咨询,也可提前进入直播间,进行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
  “五行肌康宁”精选多种名贵中草药入药,可以直达病灶,具有补气、健脾、活血的功效。应用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体阴阳,培补人体元气,能补肾生髓,滋养督脉,维持正常免疫机能,减少病情复发!


  “五行肌康宁”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分阶段、分步骤对症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疗组方,此治疗方法严谨缜密、照顾周全、一环扣一环。有效的个性化治疗,能让患者少受苦,康复更快,是患者摆脱脊髓空洞症疾病的理想选择。

“五行肌康宁”治疗痿症:

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发展阶段,五行肌康宁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基本临床组方。

五行肌康宁1号方:主要是针对肢体麻木、无力、疼痛,常见的西医疾病(神经痛、神经炎、肌无力)、中医诊断主要是痹症。

五行肌康宁2号方:主要针对是肢体肌肉无力、肢体功能活动受限常见西医疾病(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脊髓空洞、脊髓炎、格林巴利)中医诊断是痿症

五行肌康宁3号方:这要针对肌肉萎缩、呼吸乏力、吞咽功能和构音功能障碍常见西医疾病(重症肌无力延髓性、球麻痹、脊髓空洞)中医诊断肌痿、筋痿、脉痿、肺痿。


  -、


  医院痿症科,是国内较早开展痿症(即西医神经肌肉)疾病及疑难杂症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的少数几家科室之一,多年来始终秉承“中医中药、传统医疗”为特色,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中医、中药、技术等系统化中医特色诊治体系。


  科室坚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的发展思路,不断强化凸现祖国传统中医药特色、中医药优势,长期致力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肌营养不良、脊髓空洞症、痿症、肌肉萎缩、肌无力、脊髓炎、神经炎、四肢无力/麻木、肢体瘫软等顽固性疾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与诊治,深受国内外专科领域专家的一致认可,得到了广大来诊患者的普遍欢迎。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1、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影像,不是绝症但仍需治疗

2、孩子走路慢、走不稳,小心是肌营养不良症!

3、重症肌无力的表现症状都有哪些呢?

医院

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