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危象如何处理”
主要原因有:
(1)全身疾病未有效控制(如感染、低钾血症等);
(2)MG症状未获得有效控制(如药物剂量不足、过量或未达到起效时间等);
(3)某些对肌力有影响的药物:部分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大环类脂类、喹诺酮类、氯喹和萘啶酮酸等)、肌松药、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含碘的造影剂;
(4)接受某种手术等;
(5)其他如精神因素、高温、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是MC的诱因。
主要的分型:
(1)肌无力危象,即新斯的明不足危象,此类最为常见,常可因上述原因或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inhibitor,AchE-I)减量引起,呼吸肌麻痹、咳痰、吞咽无力而危及生命。
(2)胆碱能危象,即新期的明过量危象,除上述肌无力危象表现外尚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如*蕈碱样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多、心率慢;烟碱样中*症状:肌肉震颤、痉挛、紧缩感;中枢神经症状:焦虑、失眠、精神错乱抽搐等。
(3)反拗危象,难以区别危象性质而无法采用停药或加大药物剂量改善症状者,多发生在长期较大剂量应用AchE-I治疗后。
MG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后,需要注意:
1.术前充分治疗,确保稳定控制MG症状。
2.注意围手术期的管理,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3.术后AchE-I和/或激素的减量或停用应循序渐进,停药后的早期阶段应随身携带AchE-I药物,出现肌无力症状时应及时服用,以减少突发MC导致院外死亡。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处置
1.呼吸支持。
(1)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noninvasiveventilation,NIV),通气时间平均4天,较气管插管短,能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MC的首选方法。但是当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顽固低氧血症、肺不张/分泌物较多/痰排出困难时,应果断行气管插管。
(2)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
(3)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4)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对可能发生危象的全身型高危患者,通常采取延长拔管的方法降低气管切开率及再次气管插管率。
2.暂停或减量使用AchE-I。
发生MC后,应停止使用AchE-I,待临床症状改善后再给予该类药物。结合我们的经验,MG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可先将溴吡斯的明药量减半,再根据病情逐步适量增减,可避免或减少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3.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和人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WIG)。
通常用量是每日0.4g/kg,连续使用3-5天。
4.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目前对激素在治疗MC中的作用缺乏有效的支持依据,对于已经气管插管,需尽快改善临床症状者,则可使用激素,如以强的松每日1mg/kg作为初始剂量,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但需注意的是约1/3-1/2的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初始阶段可能存在肌无力加重的情况,同时需要保护胃黏膜预防消化道溃疡。
5.危象期胸腺扩大切除术。目前一般认为胸腺扩大切除术需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
首发
第67病区
作者
RyanLau/刘锐
编辑
RyanLau/刘锐
插图来源
网络
题图来源
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