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尖上的商业机会,浅谈指尖玩具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有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对于指尖玩具,目前业内还没有标准的定义,但是这一类玩具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需要运用手指的技巧来进行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大致的认为,指尖玩具就是一种运用手指技巧玩耍的玩具。

早在我国明朝的保定球,古人就喜欢在手里把玩两颗保定球,起到解压健身的功效,并发展出铁球、玉球、核桃等多种款式,成为了极具收藏性的文玩,这算得上是指尖玩具的雏形之一。

我认为指尖玩具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手部极限运动时期和手部减压娱乐时期。

1.手部极限运动时期

早期的指尖玩具文化,更多地从手指极限运动中得到发展。

手部极限运动又称作手指极限运动或者指尖极限运动,是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驾御各种物品以达到高难度高观赏性表演,参与人群以年轻人为主的运动。因为手部极限运动是将手部作为核心运动部位,所以手部极限运动通常是以近景表演的形式呈现。

目前较为成熟的手部极限运动有十七种:

魔方(Rubik’sCube),竞技叠杯(SportStacking),悠悠球(YO-YO),PenBeat(Desk/TableDrum),手指滑板(FingerSkateBoarding),蝴蝶刀(Balisong),剑玉/剑球(kendama),花式火机(ZIPPO),花切(Cardistry)

,花式硬币,扫雷(Minesweeper),花式调酒(MixedDrink),魔板(RubiksMagic),花式骰子,点钞,转笔

(1)转转笔

转转笔

转笔是一项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用手指来转动笔的休闲活动,至今已经发展出多种招式组合。转笔往往被分到杂技运动一类,然而它却在普通人群众十分普及,这是由于笔随处可得,谁拿到手上都能够转起来。

转笔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转笔的起源地,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亚洲地区,在数十年前,学生上课无聊的时候,就时常会将笔在手中旋转把玩。

日本人将转笔称为“浪人回し”。学生的转笔行为在老师家长的眼中是不专心的表现,常常予以制止和批评。然而日本的近藤英章却将转笔作为一项运动发展起来。年,近藤英章建立了世界首个转笔教学网站,他研究了转笔的历史,对转笔的各种招式做了系统的命名,并将学习心得在网站上分析,可以说近藤英章是日本(甚至可以说是世界)转笔的始祖。那时吸引了众多日本网友在该网站上学习转笔,并讨论各种新招式。这个时候“改笔”(将普通文具笔进行改进,变成适合转笔的专用器具)还未出现,日本的转笔使用的笔是普通的文具笔,因此并未摆脱传统转笔的概念。在此之后,全球各地也陆续发展出众多转笔教学网站,其中相对出名的是PencilSpinning、PenstudioZ、TheTroposphere这几个网站分别建立于年、年、年。

“改笔(RSVPMX)”的出现颠覆传统转笔,将转笔真正变成一项运动。改笔由一位华裔美国人Kam所发明,Kam收集了世界各大转笔网站的不同转笔招式,进行统一的系统化命名,他建立了转笔教学网站Pentix(后更名为Pentrix)以及世界首个转笔讨论版UPSB,利用改笔提高了转笔的技巧性和观赏性。同时他与Superhandz合作拍摄了转笔题材的影片(Kamsolo-年以及UPSB和PDS合片-年),借助影片的传播,使得转笔广为人知。

改笔的明发者Kam

年至年期间,日本早期的转笔爱好者因为感受到传统转笔的技术瓶颈而陆续放弃了这项运动。而新一代转笔爱好者在接触了UPSB-PDS的合片,学习外国在改笔基础上发展的新招数后,也开始使用改笔,日本的转笔运动得到了新一轮的发展。年,日本转笔讨论版JEB(JapEnBoard)建立,年,Dr.KT被发明引发了使用重笔的热潮,日本转笔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不少节目对转笔高手进行采访并播出了他们的精彩表演,转笔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JSB因此成为了同时期全球最强大的转笔组织。

Dr.KT笔

在此之后,转笔运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各地陆续出现了转笔讨论版,包括日本JSB,韩国Pendolsa、法国FPSB、香港Kit-CatForum,Penzone(现合并为HKPSA)等等。

韩国的PenDolSa建立于年,在成立很短的时间内其会员注册数就达到了29万人,后来由于UPSBV.2关闭,PenDolSa变成了同时期发展最快同时也是最强大的转笔组织,而随着UPSB的转笔前辈Kam,Tohlz,nhk_9,Phya等陆续推出转笔舞台,韩式的转笔风格成为了转笔运动的主流,韩式转笔风格的影响力一致持续到21实际。在韩国转笔界,爱好者们选择当地一种叫做Com-ssa的笔作为转笔专业器具,而PenDolSa也设计出售用于Com-ssa美化的贴纸。后来PenDolSa中由于会员与管理员产生矛盾而导致了组织的分离,后来形成了新的组织-UKPS(KPSA)。

年台湾的林宫正先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文转笔网站——降龙十八转。而后年香港的KitCat组建了第一个中文的转笔论坛Kit-CatPenSpinningForum,国内最早的一批转笔者在这里萌芽。年另一个中文转笔教学网站与论坛PenZone成立。在转笔者37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百度转笔吧和转笔者之家PSH论坛,成为国内转笔爱好者的聚集地。

转笔的竞技化与商业化

年时,英国人AlexSimpson发起了第一次转笔世界锦标赛,由各个转笔组织派出选手进行淘汰赛,最后由韩国PDS的KTH胜出,在转笔史上是个很大的突破,让转笔成为一项真正的运动。

转笔真正从观赏性运动变成竞技性运动的里程碑事件是首届世界转笔锦标赛的举办。年,英国人AlexSimpson发起首届转笔世界锦标赛,由全球各地转笔组织派出选手参加,这场比赛最终是韩国PDS的KTH胜出。

年,日本转笔协会与Tomy玩具公司合作生产转笔产品,与各大文具商举办线下转笔比赛,首次对转笔商业化进行初步探索。同年,转笔世界锦标赛以国家团体赛的形式第二次举办,名为转笔世界杯,最终日本JEB也获得了首次转笔世界杯的冠军。两次世界级转笔比赛的形式更迭,定下了如今“奇数年锦标赛,偶数年团体赛”的转笔世界级盛事。

转笔竞技比赛在国内主要是由文具公司智高文创领头带动。智高文创,即广东智高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生产转笔的企业,从年开始,智高文创筹备、布局、产品研发,智高文创实现了转笔文化的叠加和量产。年,智高文创赞助了第一届“智高杯”,这是由中国转笔者之家论坛主办的全国首届线下转笔比赛,比赛在广州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在中国转笔者之家论坛提交自己的初赛海选视频,由中国转笔者之家论坛的会员进行投票选出最具资格的20名选手以获得决赛资格。此后“智高杯”由企业主办,持续举办至年。

第一届“智高杯”比赛

年,智高文创又赞助了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性的转笔赛事——世界转笔联盟精英赛。这次比赛由世界转笔联盟(WPSA)主办,“中国转笔者之家”协办。比赛定向邀请了全球知名的转笔高手参赛,以拍摄线上视频的形式参赛,比赛结果由国际权威玩家担任的评委和大众共同投票所决定。最终由澳大利亚选手i.Suk、日本选手Kay和日本选手Vain获得各自比赛主题的冠军,在转笔圈中引起较大反响。

年,智高文创创作了国内第一部转笔题材动漫《转战——站旋斗士》,将转笔市场转向更低龄阶段的儿童。

如今,转笔运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变成了一项十分成熟的世界性运动。

(2)悠悠球

悠悠球

悠悠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世界上花式最多最难、最具观赏性的手上技巧运动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悠悠球已经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手上技巧运动。因为每个球手的风格和自创花式都不尽相同,故悠悠球的技术花式种类非常繁多,当前主流的五个花式组别(这些组别简称1A、2A、3A、4A、5A),每个组别的花式种类都数以千计,而且每年仍然会有非常多的新花式被研究出来。

“悠悠球”名字的起源

有关悠悠球的最早记录是雅典国立博物馆保存的希腊花瓶,这个花瓶制作于公元前年,花瓶上的人物手中拿着类似悠悠球的器具。古希腊人人物,用木头、黏土或金属制成的悠悠球作为祭祀品供奉神明,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而在古埃及出土的文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图像,这说明悠悠球的神奇吸引着全世界的大人与小孩。

出土文物上的悠悠

“悠悠球”名字的由来

有关“悠悠球”这一现代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来自于菲律宾语。公元1年,菲律宾的狩猎民族在20英尺(大约6米)的绳子前端挂上晒干的鱼贝之类的重物,作为狩猎动物和格斗的工具使用。据说狩猎民族的孩子们把这种工具制成更小的型号并开始用来玩耍。YO-YO源自菲律宾的土语(Tagalog)是“回来”或“去回来”的意思,这一叫法描述了悠悠球的基本特征。因此,很多人认为“悠悠球”的叫法是是起源于菲律宾语。

另一种是是来自法语。年,悠悠由中国东传至日本的长崎,日本人将悠悠形象地叫作“独轮车”或“钱轮”,接着悠悠球向西传至印度,并由印度传至欧洲,这款自东方的奇特神秘“玩具”引起了欧洲人的极大兴趣,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悠悠球贵族之间流传开来,贵族通过悠悠球来缓解压力和紧张。在法语中,它被称为“Lemigrette”,“Bandalore”和“JoujoudeNormandie”,因此也有人说悠悠球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法语单词“Joujou”。

年,美国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发表了一篇题为“菲律宾玩具”的文章,精确地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悠悠球。

“悠悠球”的现代化发展

在18世纪末的英格兰,威尔士王子将悠悠球变成了年轻的贵公子们中的一种潮流,当时在英国,悠悠球有“王子财宝”之称。而在法国,悠悠球同样成为了贵族的时髦玩具,有“诺尔曼悠悠”之称,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斯更是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说到:悠悠球是一种高贵的玩具,可以消除人们思维上的疲劳。在国际艺术馆还收藏着一幅以KingGeorgeⅣ玩YO-YO为题的油画,可见YO-YO当时在欧洲的受欢迎程度。

有关悠悠球的油画

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两名男子对悠悠球进行了现代化改良。

年左右,菲律宾移民佩德罗·弗洛雷斯(PedroFlores)在加利福尼亚州开设了第一家悠悠球工厂FloresYoYoCompany,开始宣传并推广该玩具。年,一位名为唐纳德·邓肯的商人看到YO-YO的潜力,他收购了弗洛雷斯的工厂,改名为DUNCAN,开始训练示范员,到处表演并指导人们玩YO-YO,并举办比赛。

在邓肯的商业运作下,悠悠球迅速地在北美和欧洲站住了脚,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年Duncan制作出第一个胶制的YO-YO及蝴蝶形YO-YO。YO-YO热出现在年,Duncan把YO-YO表演推广到电视上。这期间悠悠球逐渐发展出各种招式,例如“睡眠”,“遛狗”等。

因为唐纳德·邓肯拥有YoYo的商标专利,所以后续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给自己生产的悠悠球起了其他名字,例如“回归”、“回到顶端”、“旋转演出”和“旋转者”等。当然,这就意味着邓肯的YO-YO,才是最先出现并且做得最好的正宗悠悠球。

不幸的是,年11月唐纳德·邓肯的公司宣布破产,在此期间其所销售往世界各地的悠悠球超过四千五百万只悠悠球,据说顶峰时期该工厂每天生产超过30万个悠悠球。后来该公司由Flambeau公司接手,而11种邓肯YO-YO球至今仍盛行。

由于制造悠悠球的利润很高,很多公司纷纷推出悠悠球。

的街头

年,TomKuhn制造了名叫NoLive3-in-1的YO-YO,这是第一个能转换轴承的YO-YO。

年,MichaelCaffrey发明了可自动回收的YO-YO。

年,出现了尼龙轴承及滚珠轴承YO-YO,再次把空转时间增加,且能做出更多花式。

至年,日本玩具业巨头BANDAI公司代理了如今YO-YO界三大品牌之一的YOMEGA,把YO-YO运动带到了亚洲。利用BANDAI强大的制作能力,将YO-YO改为动画《超速YO-YO》,并邀请当时最有名气的YO-YOTEAM—THP在日本推广。《超速YO-YO》在年被国内引进播出,并在国内掀起了悠悠球的高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YO-YO职业玩家郭大王到内地推广玩法,掀起不小的YO-YO热潮。同样,年在中国的北京、广州等地,由奥迪玩具有限公司邀请到了另外两位THP的成员Jennifer和Sky表演,在中国刮起了第二次YO-YO热潮。

年,奥迪玩具有限公司拍摄了国内首部以悠悠球为主题的真人电视剧《火力少年王》,使得YO-YO被国内广大群众所认识,并掀起了新的高潮。尝到甜头之后,该公司又陆续投拍了续集,到年已经播放到第五部。

“悠悠球”在竞技中创新

每年的世界悠悠球大赛(InternationalYo-YoFederation)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富有一身悠悠球绝技的爱好者前来比试。而在亚洲地区更是有很多地区性赛事。在这些竞技赛事中,各职业玩家发展出了各种悠悠球的新的形态与玩法

年,日本玩家:渡边光太发明了顶指玩法。

年,南方电视台创办了5极限悠悠球俱乐部,在广州举行每个月一次的5极限悠悠球争霸赛,中国参赛选手排骨陈嘉麟发明了新玩法“坳手”完善了悠悠球的玩法。

年,第一届CNYC(中国悠悠球大赛)上,日本参赛选手YYR设计出一代神球--神马外环重,无A区,无奶嘴,成为后续所出的悠悠球的榜样。

年,19岁的陈嘉麟在奥达实业有限公司推出全世界第一个超宽型的悠悠球--奇迹开创了宽球时代。同年亚洲赛上,排骨发明出悠悠球玩法背后技跟变相技,并且教会了年到年世界冠军铃木裕之变向弹射。从此变向招开始成为众多国际球手争相学习的招式。

年第一届CYCC(中国冠军联盟挑战赛)上,中国悠悠球选手白水-罗义诚设计出“零式A区”,使悠悠球的球形又增加了新的种类。

年,中国著名悠悠球玩家排骨陈嘉麟成功研制出“V5A区”悠悠球,在悠悠球的两边装上了两个内轴,使传统悠悠球的设计又有了新的突破,悠悠球的玩法跟性能进一步提升。

如今悠悠球虽然不再有过去那样火爆的景象,但是依旧是经久不衰的全球性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年“世界悠悠球大赛”(InternationalYo-YoFederation)在中国的上海举办,并引爆了国内小小的悠悠球热潮。

(3)手指滑板

手指滑板

年左右,手指滑板掀起了一股热潮。手指滑板(FingerSkateBoarding,简称FSB)简称指板。

手指滑板的配置和正式的滑板在外观上并无区别,专业的手指滑板甚至连轮子里的轴承也被缩小复制,每一细节都被缩小复制,只是真滑板采用了砂纸,而专业的手指滑板采用了更适合手指皮肤的橡胶材料的防滑垫。手指滑板看似简单,但操控起来也不比脚上滑板来得容易

说起手指滑板的起源,据说是年的某一天,美国南加利福尼亚,连绵不断的雨水把一个名叫史蒂文·阿什的12岁男孩困在了家里,看到家里的滑板模型产生了灵感,以手指代替双脚来控制指板进行练习。小史蒂文的父亲名叫皮特,当时是著名玩具公司Wham-O的一位销售代表。看着儿子在桌上起劲地摆弄,突然一个灵感就闪进了他的脑子里。皮特想要开始另一段事业,于是找到了老熟人、玩具商人汤姆·戴维森。其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滑板运动的盛行,已经有一些厂家开始生产微缩版的滑板模型,只是他们对制造工艺和涂装搭配上的要求仅仅是一个能看的模型。而皮特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改良。皮特的想法是要制造出一种能满足年轻人把玩需求的手指滑板,它的制作工艺得尽量和大滑板靠拢,而在涂装上也得有所突破,总之一句话——得有吸引力。

TECHDECK,这就是当时皮特和戴维森共同推出的手指滑板品牌。在该品牌问世两年后,发展顺利的TECHDECK已经将触角延伸,一并还做起了文具和青少年T恤的生意。“孩子们走进麦当劳,吃东西的同时还会获得一些赠品,但等长大一点后,他们就会希望那些小玩意尽可能‘逼真’。”皮特抓住的就是这一点,然后他们成功了。

TECHDECK可谓是最早的专业板。

起初手指滑板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方面是在天气不好时,滑板爱好者可以用手指滑板在室内的各种障碍上感悟动作要领;另一方面,在交流滑板动作和考究技术时,手指滑板成了一个不错的小型道具,滑板运动员可以在竞技比赛中利用手指滑板在模型上研究滑行路线和技术动作。

手指滑板看似简单,但操控起来也不比脚上滑板来得容易。玩指板要靠两个手指灵活性来协调配合,利用板面沙纸的摩擦和指板本身的惯性来带动它作出各种漂亮的动作。随着指板玩家的增多,小小一块指板的魅力逐渐展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项新游戏。无论办公室职员,还是学生,也没有年龄体力的限制,无须穿戴防护用具,只要拿起手指滑板,就可以开始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在桌面、书本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乃至自己身上享受指板带来的指尖灵动的感受。

奥飞动漫于年4月推出的动漫《翼空之巅》着实让手指滑板在中国的青少年间又火了一把,随着《翼空之巅》的热播,手指滑板在国内的销量水涨船高。其实早在年,手指滑板在中华大地就曾掀起过一阵小旋风,香港还举办了首届手指滑板花式大赛,并邀请了年世界手指滑板冠军TimoKranz和德国专业手指滑板王ChristopherHeck担任大赛评委及表演嘉宾,一度引爆香港手指滑板热潮。

市面上的手指滑板主要分为两大类:玩具类和专业类。玩具类的手指滑板,多为塑料制成,板型各异,主要配合热播动漫,产品也以娱乐为主。而专业的手指滑板,则在结构上与普通滑板基本相同,采用1的微缩比例,由板面、桥与轮子三个主要部件以及防滑垫和螺丝组合而成。专业的手指滑板分为57mm的迷你板,96mm的标准板甚至更长的巡洋舰板,宽度有29/30mm的标准宽度与32mm的加宽宽度。除了尺寸不同之外,手指滑板与普通滑板最大的区别就是滑板板面采用不同材质。普通滑板板面主要以砂纸材质为主,而手指滑板板面为了更适合手指皮肤而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操作手指滑板时两根手指代替双脚,一些专业手指滑板玩家可以使用手指滑板做出与真实滑板一样的酷炫技巧。

新鲜事物的出现和流行往往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手指滑板也不例外。正是当年意识到了手指滑板作为玩具,尤其具有推广真实滑板品牌的潜力,TechDeck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抓住机遇,成长发展为知名的手指滑板品牌,其生产的手指滑板销量世界第一。此外,德国品牌BlackRiver、美国品牌FlatFace和Yellowood等也都是目前国际上最为知名的手指滑板品牌。SoldierBar是目前国内最为知名的手指滑板品牌之一,由手指滑板推广人耿星创立,其产品迄今为止已出了五代,在国内专业手指滑板玩家中拥有非常不错的口碑。

制作精良的手指滑板产品还被许多手指滑板迷们视为高端收藏品。这些高端藏品板材一般选用5层枫木压制而成,经过后期打磨抛光和上漆绘色,并配有独具个性的色彩。为了保证精品手指滑板的品质,每一步骤都依赖纯手工打造,板面图案也都由专业设计师设计,每块板都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手指滑板还曾出现在奢侈品品牌爱马仕年推出的TVC广告中,在一片橙色的背景下,小小手指滑板出场了,伴随各种技巧动作,爱马仕产品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广告创意构思别出心裁。

手指滑板的流行也催生了手指滑板手机游戏的发展。年底,游戏公司IllusionLabs推出了《指尖滑板2》(TouchgrindSkate2),这是一款基于实况的体育竞技类游戏,操作简单,只需两只手指操控,与真实手指滑板操控如出一辙,但要做出各种花哨技巧来,还需要玩家下点功夫。

2.手指减压娱乐时期

在手部极限运动时期,手指玩具更多地体现为竞技性,并且有了各种各样的赛事,甚至形成了一些以此为职业的玩家,普通群众要想精通具有一定门框。近年来,手指玩具逐步走向大众,更多地强调减压休闲,人人可以玩耍。

(1)手指陀螺

手指陀螺

在年初,有一个小玩具开始在北美流行,它被叫做fingerspinner,即是手指陀螺,他是一个轴承对称结构,可以在手指上面空转的小玩具,后来这个小玩具火遍了ins朋友圈。在ins上面,它的图片和视频被人们大肆传播,它的出现,让人们无聊时手里用来消遣的佛珠,核桃等等小玩物不禁瑟瑟发抖了起来。

这是一个用手轻轻拨一下就能空转的几分钟的小玩具。

指尖陀螺是最先在EDC圈里火起来的:EDC,即EveryDayCarry的简称,也就是每天都随身携带的物品,例如手机、现金、手电等。

它的带头人是被国内玩家誉指尖陀螺为“鼻祖”的Torqbar(MD工程公司)。Torqbar公司的指尖陀螺价格比以前便宜,加上手工制作,周期长、数量少。后经过工作室的活动推广,令其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由于追捧者众,从年8月份开始,Torqbar便不再接受当年的订单。与此同时,专注于漫威周边EDC的MW公司MetalWorn,研发了自己圆形指尖陀螺(有爱好者称之为“风火轮”),俄罗斯CKF,voso,zerofeud等各种手工设计师的陀螺都加入进来

手指陀螺最早在90年代出现,发明者是佛罗里达州一名患有重症肌无力的妈妈Hettinger,一开始设计该玩具只是为了能和7岁的女儿玩,因为这位妈妈没有力气拿起任何的玩具。Hettinger一开始拥有该玩具8年的专利,并将其带到玩具公司孩之宝进行测试,可惜孩之宝最终还是放弃生产。到了年,Hettinger没有钱支付美元(折合约港币元)的专利续期费用,被逼放弃专利。Hettinger接受TheGuardian访问时表示:“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没有钱”。

Hettinger与其孙女

年一位名叫斯科特·麦克斯基里(ScottMcCoskery)也制作出了类似的产品,并在后来将其发扬光大。

年9月,一位名叫斯科特·麦克斯基里(ScottMcCoskery)的也制作出一个指尖陀螺,并在网上卖出去了,卖了美元。斯科特原本是IT行业人员,因为参加不必要的电话会议或董事长会议时太过无聊,于是给自己做了这么个小玩意儿。这桩生意成功后,网友纷纷表示也想要一个。于是他开始全职生产销售这种被他称作“Torqbar”的指尖陀螺,最初售价在到美元。

不久之后,其他人也开始制作其他样式和材质的指尖陀螺。随着有关指尖陀螺的迷因在互联网传开,各个玩具零售商都开始引入这种玩具。由于在年轻人中极为流行,一些学校甚至禁止学生玩指尖陀螺。

当指尖陀螺最火爆的时候,亚马逊的BestSellersinToysGames上,前17名都被指尖陀螺占据。在国内,百度“指尖陀螺”贴吧20多万篇主题帖和20多用户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