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了十几集庆余年,还是觉得不够好 [复制链接]

1#

文/梦里尘外

年12月初,两部热剧《鹤唳华亭》和《庆余年》。

《庆余年》的火热程度遥遥领先,评分也高。

但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庆余年》不够好。

大家看服装,看人物造型,看礼仪,看表演,看拍摄场地,而我对这些都不怎么看重,我所看重的只有两点,一是故事,二是人物形象塑造。

我先看的《庆余年》,后看的《鹤唳华亭》。这两部剧都是从第一集一直追到目前更新的集数。

为什么我觉得《庆余年》不够好?准确的说还是那句话:看不懂。

你要问我这部剧好不好看?我可以回答:好看。

你要问我为什么不够好?我只能说,故事我完全看不懂,因为我没看过原著啊。

如果一部影视作品要靠再读原著才能看得懂,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身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想想那么多的影视剧,绝大多数看过之后都能看个大概,讲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一清二楚,都不用去深挖。

之所以一路追下去看,是实在想知道某些事情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它有多么多么的吸引我,而相反,迟迟找不到原因之后,我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吊胃口”,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一直吊就没意思了。

因为从第一集就已经看糊涂了。重症肌无力几个字一闪而过,直接就到了范闲的婴儿时期。在十几集的时候,有一个范闲重症肌无力的现代片段,范闲躺在医疗室的床上准备接受治疗。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把这个片段放在第一集,在介绍重症肌无力的时候,讲讲他的睡觉,讲讲他的苏醒,再过渡到婴儿时期,不是更好吗?

当有一集终于得知了“私生子”“私生女”这样的事情之后,我才知道我一直看不懂的原因所在了,这只是其一。

然而就这一条,已经足以让我琢磨了好久。

迟迟弄不懂的原因在于主角范闲的身份,为什么范闲的身份在第一集中没人说出来呢?不管是之前出现的五竹、陈萍萍,还是后出现的范闲奶奶、费介,随便从哪一个人口中说出来,或是从独白中讲出来,那么从第一集开始范闲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基本都能猜出个大概。

但是没有人说,所以就好奇于范闲的身份,也就觉得看的费劲。

包括后来偶尔看了一篇关于它的介绍,机器人、狙击枪、大爆炸等等字眼映入眼帘,一时间都怀疑到是不是写错了。

有时候会觉得这部《庆余年》只是为原著粉准备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毫无压力,因为什么都通透。有人觉得改编削减的剧情太多了。

但是对于我这样从来没有看过原著,直接冲进来看的人,就是雾水连连。完全不觉得削减了多少,还会觉得剧情太拖沓太慢了。

没看过原著啊,所以弄不明白啊。

有人说了,那看不懂就去看喜羊羊好了,那个简单更容易懂。这话说的,四大名著里,《西游记》我喜欢看,《水浒传》我喜欢看,《三国演义》我喜欢看,就是不喜欢看《红楼梦》。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除了《红楼梦》之外,其他都能看懂。

有人说那是你文化水平太低了,需要提升提升。看一部影视剧,需要什么文化水平?所喜欢看的不过是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东西,太费脑子的东西不觉得有什么好看。又不是专家,要做什么研究。

如果第一集,将故事发生的背景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将范闲的重症肌无力片段加上,范闲的最终身份也讲出来,随后再从古装人物出现叙述,我想这样都会很容易看得明白。因为还有像我这样没读过原著的。

我想知道的并不是什么烧脑,也不是什么悬疑,只是想知道范闲的身份罢了。光是一个范闲的身份都迷惑了好久,更不要说其他出现的人物了,一个比一个藏的深沉,根本都找不到挖掘线索的地方。

那又有人说了,你行你上啊。不好意思,我不行,干不了。我只是想弄明白自己想清楚的事情。

自从喜剧两个字开始成为这部剧的新标签之后,忽然觉得再去计较、去探讨人物的身份和目的,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反正讲的是故事里的故事,天高任鸟飞,牛皮随便吹。什么时代背景,权谋,战争,武器以及武功和人物身份,都已经没有了现实的意义了,就只图一乐。

每个出现的人身上都自带笑点。轻轻松松的看,反而觉得没有那么吃力了。

所以你要问我《庆余年》好不好看,我会跟你说:好看,因为笑一笑十年少。

你要问我《庆余年》到底怎么样,我也会跟你说,反正我看不懂,因为我真没看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