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个世界癌症日。结合最新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在近50年中国居民死因的跟踪调查中,癌症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三大死因之一。年,癌症死亡率在中国人全死因中占到23.87%,仅次于心脏病。相当于每5个死亡的人里就有1个是死于癌症。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是中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5大癌症。那么,癌症究竟有什么症状?身体是否会发出患病信号?怎样防癌呢?针对这些问题,肿瘤科副主任有话和大家说。
20种癌症的20种典型表现
一旦出现这些表现,要高度重视:
脑瘤: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盘水肿视力减退,是脑瘤颅内压增高“三联症”。
口腔癌: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要特别警惕口腔癌。
鼻咽癌:回吸性涕血。
肺癌: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血痰。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
胃癌: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部疼痛、呕吐、呕血或黑便。
结直肠癌: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频、腹泻或便秘、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里急后重常有便意、肛门坠胀感)、便血。
胰腺癌:腰背酸痛、腹痛、*疸、消瘦。
肝癌、胆囊癌和胆管癌: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疸。
乳腺癌:乳房无痛性并进行性生长的包块、乳头改变、腋下肿大淋巴结。
宫颈癌、子宫癌: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
卵巢癌:腹胀、下腹部包块、腹水。
肾癌:血尿、腰痛、腹部肿块,是肾癌“三联征”。
膀胱癌:无痛性肉眼血尿。
前列腺癌:尿频尿急、排尿不尽、不断、费力等。
睾丸癌:睾丸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淋巴瘤:无痛性淋巴结增大、酒精痛、盗汗、发热、体重下降、皮肤瘙痒。
骨肿瘤:不明原因骨痛、无外伤病理性骨折。
黑色素瘤:色素痣发生异常变化。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癌症的典型症状表现。但要注意的是,症状表现只是参考,医院进一步检查,而不是仅仅根据症状表现就认为是得了某种癌症,那是不可靠的,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不过,如果出现以上这些较为典型的表现,你还不重视,则可能错失诊治时机。
癌症的3个身体求救信号
除了上文中所提那20种癌症的典型症状,患癌后身体也会发出求救信号。很多癌症往往发现就是晚期,若身体出现以下表现,记得尽快就医!
1.短时间内突然不明原因消瘦,癌症中晚期导致的消耗会让体重迅速下降。2.长期低烧,一般不超过38℃,普通治疗一直不见效。3.排除食物药物等因素,总出现不明原因的黑便。
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惹癌上身?
1.必须彻底戒烟。吸烟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必须坚决戒除。
2.不喝酒或偶尔少量适度喝酒。
3.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即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指数18.5~24.9属正常健康体重,低于18.5为低体重,25~29.9为超重,大于和等于30为严重超重或肥胖。应将体重控制在健康的BMI范围之内的低值。
4.坚持运动,避免久坐。久坐缺乏运动,带来超重肥胖问题,增加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发生风险。
5.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另外,睡觉时不要开灯。
6.避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要均衡饮食,不偏食,五谷杂粮、肉类蔬菜水果都要食用,要避免和减少吃垃圾食品,包括街头油炸类食品。
7.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都要多样化,每天最好吃5种以上不同的蔬菜水果。
8.肉类摄取要适量,以鱼肉等白肉为主,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避免或尽量少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肠、火腿培根、咸肉、腊肉等。
9.饮食规律,一定吃早餐,不暴饮暴食,饮食不过量,不吃得过饱。
10.不要以饮料代替喝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白开水最理想。
11.不要吃得太咸,限制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
12.避免饮食饮水过热过烫。
13.尽量分餐,不要共用碗筷毛巾等餐饮和生活用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以减少或避免幽门螺杆菌等的感染。
14.避免过劳,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15.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不要憋小便。
16.避免多个性伴侣,勿滥性,尽量减少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等不安全性行为。
17.减少或避免职业性致癌环境的暴露,采取必要的职业暴露保护措施。
18.避免日光照射过度。晒太阳要适度,过犹不及。
19.远离焦虑,学会减压放松,不要长期处在焦虑和精神高压之中。
20.防控乙肝(HBV)丙肝(HCV)感染,接种乙肝疫苗;防控人乳头状瘤病*(HPV)感染,适龄人群可接种HPV疫苗;预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视情况清除HP治疗;规范处理癌前状态(癌前疾病,癌前病变);极少数高危人群可视情况考虑化学干预甚至极个别考虑预防性手术。
癌症已经是常见病多发病,人活一辈子,得癌症的概率确实不小。不过也不必谈癌色变,总体上癌症还是可防可治的。
最后,小医同学提醒大家,想要降低患癌风险概率,从个体角度,最主要的就是改变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饮食习惯。从细节着手,坚持做到,不抱侥幸心理,少一个危险因素,就少一份风险。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撰文:小医同学
指导专家:潘战和(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商务合作: